第01版:要 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4下一版 2014年5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改革发展新景象
鄂托克草原好风光
本报记者 陈 力

春雨淅淅沥沥,5月初的鄂托克草原已返青,橙墙红瓦的各式别墅星散在绿野上煞是养眼。鄂托克前旗是内蒙古自治区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的试点地,随着当地率先探路牧区城镇化,这里不仅景致变得更加宜人,对农牧民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强。

“我的草场又大又好,我当然选择‘就地城镇化’,建设自己的庄园。”城川镇巴音希里嘎查牧民德布兴吉亚在崭新的平层别墅里指着不远处的旧屋说,“新家比旧家大了将近一倍,镇政府还补助我家18万元。”城川镇党委书记秦岭峰插话说:“旗里对牧民自建别墅的补助是有条件的,我们叫‘5+1’模式,就是为了突出生态红线和增收底线。牧民要5项达标,即建设3000亩以上草场、建设百亩以上饲料地、配套灌溉设施、配套农机设施、配套标准棚圈,旗里才会给予住房补助,对120平方米以下的住房每平方米补助有1500元呢。”

鄂托克前旗地处内蒙古陕宁交界处,面积1万多平方公里,人口有7万多人。如何往牧区延伸公共服务、在城区进行政策兜底是旗委、旗政府推进城镇化的重点工作。几年来,当地通过重点城镇、新型村庄、居民点、家庭庄园等进行要素组合,在居民点、新型村庄建成平层别墅1000多套,配套建设路、电、水、气等设施。此外,对1.1万户转移进城的农牧民,当地出台政策,除提供一套住房外,还发放一份生活补贴、一份就业补贴、一份教育奖励,落实一份社保,奖补一份土地收益。搬到上海庙镇长城花园小区的牧民巴根那就是这一政策的受益者,他们两口子分别在保安公司和保洁公司上班。除了工资之外,这个4口之家每年领取的草原补贴、生活补贴等就接近5万元。

驱车在鄂托克草原上,一排排标准厂房、一片片牧草、一组组机械作业的设施不时掠过眼帘,彰显着牧业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与牧区城镇化的丰硕成果。如今,不仅当地的农牧民过上了好日子,不少已经外出致富的人才也纷纷回归。昂素镇阿日赖嘎查的种养大户王忠就是其中的一员。

王忠是当地致富较早的,早已在银川买了楼房。得知家乡的好政策,他决定从城市回到草原,因为他要亲眼见证家乡的城镇化,见证牧人生活如何越过越好。

鄂托克前旗旗委书记于新芳亲历了试点全过程,他说,城镇化工作试点3年来,全旗制订了“三区”规划,在优先开发区和限制开发区以草定畜,禁牧、休牧、轮牧,在禁止开发区对农牧民进行整体搬迁,不住、不种、不养,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连续10年居鄂尔多斯市第一。专家认为,虽然牧区的城镇化依然“在路上”,但鄂托克前旗的先行先试,促进了生产空间更加集约高效,生活空间更加宜居适度,生态空间更加山清水秀。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