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产业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5月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两难选择:种,还是不种
——湖南省棉花种植调研
肖 力

当前,湖南省棉花正处于育苗阶段。从各方传递出来的信息显示,今年棉农的种植意愿较为低落。

今年1月至3月,湖南省农业厅农经处对15个主产棉市县区的种植意向进行了调查。据调查结果显示,农民种植棉花意向面积同比减少31.5万亩,占棉花种植总面积的9.8%。

据常德市农业局调查,预计今年常德植棉区棉花种植面积为145万亩左右,较去年减少约10%。

导致今年湖南农民种植棉花意愿大幅下降的原因有多方面。

首先是因去年旱灾减产减收所致。去年7月至8月特大干旱和9月至10月的多次强台风,导致棉花单产、品种、收入同步下降。其次是国家调整棉花政策的影响。今年国家对棉花调控政策作出了重大调整,取消棉花临时收储,启动新疆棉花目标价格补贴试点,其他棉花暂不收储,也不补贴。农民担心今年棉花无人收购,价格更低,出现“卖棉难”。在去年棉花减产减收和今年棉花新政的双重冲击下,地方政府为确保完成粮食生产任务,也在狠抓调结构,扩种粮。在这样的背景下,农民种棉的积极性严重受挫。

尽管湖南主产棉区减少棉花种植面积已成定局,但农民调整种植结构的难度很大。

原因一:洞庭湖区植棉历史悠久,农民祖祖辈辈以种棉为生,临时改种其他作物,既无经验,也无技术,农民担心种不好,卖不出去。安乡县经作站站长卜茂平介绍,前两年有人承租2000亩棉田,改种玉米、大豆,在收割季节遇到多雨天气,玉米霉变,结果无人收购,血本无归;大豆也基本烂在地里,损失惨重。

原因二:近10年来,湖南主产棉区在国家优质棉基地建设项目的强力支持下,已经建成了农田基础设施基本配套的优质棉生产基地。而且,湖南棉花种植条件好,布局高度集中,植棉水平高,复种指数高。棉花已成为棉花基地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种棉仍是农民的首选。

原因三:洞庭湖现有的300万亩棉花,大部分集中在旱地和荒滩上,这些旱地已成为高产稳产棉花基地,在短时间内当地既无财力投入改造成水田,农民也不愿意改来改去,浪费财力、物力和人力。

种棉花,还是不种,洞庭湖棉农面临两难选择。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