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5月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制度化建设让志愿服务“时刻在线”
本报记者 吴佳佳
5月6日,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为戒毒人员演示丝巾的多种使用方法。 新华社记者 陈 诚摄

近段时间以来,在推进志愿服务工作的过程中,各地各部门努力建立健全志愿服务制度,用制度化的成果让志愿服务持续健康发展,让志愿服务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培育起“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风尚。

志愿者是志愿服务的主体,开展志愿服务,基础在队伍。各地各部门努力做好志愿者的培训和管理,培养出了一批骨干志愿者、专业志愿者,让志愿服务保持长效机制,拥有了高素质的团队基础。

江苏省无锡市为提高志愿服务专业水平,定期对新报名的志愿者进行培训,内容涵盖外语、礼仪和服务技术等。截至目前,该市已有30.6万人接受了专业培训。

四川省成都市建立公益组织服务园,为成立初期的志愿服务组织提供办公场地、项目指导、能力建设等支持,不断提升公益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服务城乡社区居民的能力和水平。2013年,首批15家萌芽期和14家成熟期公益组织与志愿者队伍完成日常孵化、能力培训和落地服务,共为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等不同群体开展志愿服务项目56个。

我国的志愿服务仍处于初始阶段,体制机制不完善、服务水平不高的情况在各地明显存在。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各地各部门制定政策,用制度化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发展。

民政部出台《志愿服务记录办法》,推动建立了志愿者注册制度和统计制度,还制定了《中国社会服务志愿者队伍建设指导纲要(2013—2020年)》,完成了志愿服务建设的顶层设计。

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实施21年来,共青团中央一直把制度建设作为主线贯穿其中,2002年就颁布了《中国青年志愿者注册管理办法(试行)》,还先后多次修订,目前,经过规范注册的青年志愿者达到4043万人。青年志愿者协会如今也已遍布全国各地。

中央直属机关一直在志愿服务建设上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不仅坚持增强志愿服务的实效性,还着眼制度建设,推动形成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正是制度建设,让中直机关的志愿服务有声有色有实效,走在了社会的前列。 志愿服务不能只有一次两次,更不是运动式的社会活动,而要时刻在线,始终在岗。这些观念和思想,如今正逐渐成为社会共识。

近几年来,浙江宁波市借助81890平台的成熟运作模式,植入了志愿服务内容。每次收到求助申请后,81890志愿服务中心根据求助内容和时间进行分类,联系具有相应特长和时间的志愿者进行志愿服务。目前,日均受理服务申请600件左右,办结率100%,回访满意率99.87%。

四川巴中市建立的奖励回馈机制,也让巴中的志愿服务实现了常态化。凡在志愿服务注册平台注册、通过审核的志愿者参与活动,都可获得不同分值的公益积分。公益积分累计达20分以上的志愿者,各类企业在招工、录用、选聘员工时,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对公益积分累计达100分以上的志愿者,巴中市志愿者服务总队授予二星级志愿者称号,在同等条件下可享受各种优先待遇,还可获得太平洋保险公司提供的一份金额为50万元的意外伤害保险。

南宁将建一批城市志愿服务站

本报南宁5月6日电 记者童政报道:南宁市首个城市志愿服务站日前在悦荟广场揭牌。当日,服务站还为现场注册的市民发放了志愿者证。

志愿服务站的面积约8平方米至10平方米,统一规格与标识,站内设置照明设备、通讯网络设备、桌椅、灭火器、医疗救护设备、移动展架和宣传资料等一系列设备和用品。每个服务站每日安排3批志愿者上岗,开展志愿者招募,提供信息咨询、道路指引、语言翻译、文明宣传、应急救援等服务。同时,服务站将收集汇总所辖片区各类志愿服务活动项目,及时发布志愿服务需求信息,实现志愿服务供需的有效对接。

据了解,南宁市文明办将在市内广场、商圈、车站、重点交通路口、公园及重要景点等公共场所建立城市志愿服务站,使之成为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的主阵地。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