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宏 观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5月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北四省区已获中央“节水增粮行动”补助111亿元
1300多万亩耕地实现高效节水灌溉
记者崔文苑 曾金华

本报北京5月4日讯 记者崔文苑 曾金华报道:财政部今天公布数据显示,2012年至2013年,中央财政已累计安排东北四省区“节水增粮行动”补助资金111亿元。两年来,黑龙江、吉林、内蒙古、辽宁等四省区稳步推进项目建设,深挖粮食增产潜力,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已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300多万亩。

2013年,财政部、水利部、农业部健全完善了“节水增粮行动”项目管理制度体系,制定印发了1个总办法和14个配套管理办法,形成了完整的政策制度体系。四省区在项目建设中积极探索新机制,以体制机制创新推动项目建设。黑龙江省建立了群众申报制,印发申报管理办法,把群众积极性作为项目立项重要前提,并在申报中竞争立项;吉林省探索制定了项目申报“四优先”原则,优先安排主动申报、积极性高的村组的建设任务;辽宁省优先安排农民合作组织、专业合作社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有近百个农机合作社参与了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和运行维护,效果显著;内蒙古以节水灌溉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在节水灌溉建设任务中,约1/3由农场、用水户协会、专业合作社、农业公司等主体参与建设和管理。

截至目前,“节水增粮行动”已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300多万亩,改造、新建机井5万眼,建设小型蓄水工程200多处,配置大中型喷灌机具1.3万台套,铺设管道18万公里,铺设滴灌带(管)265万公里。项目的实施取得了显著经济社会效益:一是增产提质增收明显。项目区亩均增产300斤至800斤,玉米品质提高1至2个等级,亩均增收300元以上,人均增收1000多元。二是用水明显节约。与传统灌溉方式相比,亩均节约用水40%以上。很多项目区单井控制面积提高1至3倍,如内蒙古通辽市单井控制面积从80亩提高到150亩至280亩,2012年至2013年全市压减机电井1.3万眼,实现节水能力3.1亿立方米。三是节能省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和劳动强度。与传统种植模式相比,可节省25%左右的化肥用量、降低50%左右的除草剂用量,亩均共可节省人工、化肥、农药等成本200余元。四是保护生态。近两年雨水较好加上项目区科学用水,据水资源管理系统监测,项目区地下水位变化不大,部分地区略有回升。其中水资源相对紧缺的吉林省洮南市2013年地下水位回升3米。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