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至2013年,三大造船指标连续四年保持世界第一,显示了我国世界第一造船大国的规模优势。但规模优势所造就的造船“大”国,还难言是造船“强”国。我国船舶制造业要用好规模优势,把握市场的新形势、新特点,推进以自主技术创新、产品结构更新和发展模式革新为主要内容的转型,逐步实现从做大到做强的转变。
从全球造船业市场格局看,做强是保持和扩大规模优势的根本。由于受世界经济大势影响,航运能力过剩、新船需求低迷、全球造船产能过剩的局面在短期内难以获得大的改观,造船大国之间、造船企业之间的激烈争夺将成为造船业格局的主流。我国造船业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与先进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艰难获得的规模优势面临重重危机,唯有加快转型升级才是出路。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我国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这是我国造船业所面临的内在机遇。
自主技术创新是转型升级的基础和前提。尽管这几年我国造船业取得了较大的技术进步,但许多核心技术依赖国外,自主创新任重道远。特别是,我国船舶制造业创新模式逐步从跟随向并行和引领转变,原始创新能力将成为关键。要大力推进技术结构升级,夯实创新基础,完善创新体系,占领世界造船技术前沿。随着绿色、低碳概念成为主流,节能环保和信息技术将成为技术竞争热点,甚至有可能形成技术壁垒,我国造船企业不仅要通过技术进步维持成本优势,更要注重船舶产品的环保性和信息化水平,避免受到各种准入制约。
更新产品结构、打造高端产品是提升造船效益的抓手。我国造船业三大指标虽然数量可观,但在高端产品方面仍存在薄弱或空白领域,接单数量多但价值含量不高的现象在不少企业都存在。造船企业要加快产品结构升级,瞄准产业价值链的高端,提高高端产品的设计、建造能力。要以打造高端产品为依托,加大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攻坚,依靠高端产品形成并强化品牌效应。
发展模式革新是我国造船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我国造船企业管理效率低、效益不高、品牌不强的现象比较突出,许多企业受经济周期性波动影响很大,市场应变能力和危机承受能力弱。要对标世界先进造船企业,积极转变思维,对企业文化、组织结构和管控模式进行变革,提高企业内部机制的运行效率。还要创新造船业的商业模式,无论是对传统的订单式生产,还是起步不久的租赁制度,企业都应当结合市场特点,探索实现价值最大化和与客户共赢的变革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