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理解当前的稳增长政策,必须联系我国居民储蓄水平,看到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实际,并从长远和宏观的角度去综合考量。更要看到的是,这些措施具有结构性调控特点,政策空间并没有用尽,意在通过“稳增长”来调结构、促改革,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面临经济下行压力,中央最近推出了加强中西部铁路建设、加快棚户区改造、降低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等稳增长措施。有些人认为,这是刺激政策的“新马甲”,是在走经济刺激的老路。笔者认为,持这些看法的人对中国经济运行特点和政策意图缺乏足够的了解和理解。
当前,我国居民储蓄水平持续高增长。同时,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收入分配尚待进一步理顺,虽然相关改革在深入推进,但通过鼓励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政策达到预期目标,仍需要一定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不断增长的储蓄必然要求保持适当的投资水平与之对应,而在产能过剩和外贸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增加基础设施的投资成为必然选择。
同时要看到,我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尚处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过程之中,投资空间依然十分广阔。东部地区由于人口不断集聚带来的城市交通、地下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巨大;中西部地区在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开发当地优势资源任务时,需要进一步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加强与东部地区及世界各国的经贸往来和其他交流。另外,基础设施投资多一些,也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未雨绸缪之策。
而且,在对待基础设施投资的问题上,应当从不同的角度来看。长远看,当前世界经济仍处经济周期低谷,随着美国等发达经济体经济各项指标的好转,世界经济将缓慢复苏,铁路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利用率会有所提高;宏观看,基础设施可能单独核算经济效益并不算好,但是,这些设施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条件、居住环境,改善了落后地区的交通,为旅游、农产品加工运输等产业发展提供了基础。
更要看到的是,当前的稳增长措施具有结构性调控特点。与当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出的强刺激举措不同,当前的稳增长措施是与开放民营资本投资领域、改革基础设施服务价格、强化地方预算约束等各项改革相互配合下进行的。无论是铁路建设,还是保障房建设,都在突出充分发挥民营资本的作用,从投融资体制和市场约束方面促进投资运营效率的提高。而且,加快中西部铁路建设、定向降准、加快棚户区改造等,都有利于提高中西部地区、县乡不发达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利于改善普通群众的生活水平,提高国民消费能力,带动经济持续增长。
相比之下,当前稳增长政策推出的各项投资量级较小,主要考虑是让产能过剩行业的需求端压力始终存在,从而通过市场机制淘汰落后产能的过程不会受到影响,以市场压力促进产业升级换代的进程不会受到影响;也考虑了投资稳定作用的持续性,投资空间不要短期内用完,要有一定的政策储备;还考虑了与改革的协调配合,希望投资在改革基础上进行,而改革见效需要时间。
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依然错综复杂。不过,从财政政策看,中央财政存款结余比较多,有条件进一步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从货币政策看,我国当前的法定准备金率和市场利率在全世界范围都是比较高的,下调空间还很大。这些调控空间保留而不用尽,一方面说明当前经济虽有下行压力,但总体仍然在可控范围;另一方面,说明我国有充分的对冲手段应对房地产增速回落等潜在的风险。可见,当前的稳增长措施着眼点在于“稳”,而不是“刺激”,意在通过“稳增长”给调结构创造一个稳定的环境,也给各项深化改革奏效提供时间上的缓冲,最终实现经济社会平稳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