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4月2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要有颠覆自己的勇气”
——沈阳远大集团矢志创新多元发展纪实
孙潜彤 张允强

利益捆绑极大激发了科研人员的研发热情:积极研发—产品升级—成本下降—销量提升—营收增加—分红加码,良性循环自此形成,远大魅力自此提升。不同国家、不同行业的700余名研发人员进驻园区,十几个海外研发团队加盟远大。

沈阳市政府以股权投资44%的方式襄助远大科技创业园建设。国家、省、市对远大集团的创新支持形成了强大合力。远大科技创业园在有偿为集团公司提供技术研发的同时,也为辽宁乃至全国各行业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搭建开放型的科技研发合作平台。

“一句话,远大创新驱动的动力来自于‘科研公司制’。较之国内10%左右的科技成果转化率,远大集团科技创业园运行半年,已实现专利授权199件,技术成果转化率实现了百分之百。”创业园副总裁李向琦说。

有了好体制,迸发新活力。远大集团一批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产品相继问世。比如,环保设备领域应对雾霾的最新产品——混合电袋除尘器,经过实地试验,将PM2.5降到了国内最低值;比如,现代建筑领域工业化装配住宅的全链条参与;又比如垃圾处理和水污染处理的技术储备……都已经或即将成为远大起航的新蓝海。

远大的转型还包括进军现代农业,与以色列技术合作尝试沙漠化土地的改良与耕作,记者忍不住问了一句,“你们是要由产业工人转成农民吗?”项目负责人回答道,“不,我们要把农民转成产业工人。”

康宝华有一套自己的理论:境界决定视界,利公才有功利。作为集团董事长,他90%的时间扑在创业园。康宝华说,搞科研不能没有家国情怀,要在解决社会问题中创造价值,在日子还好过的时候完成转型。

回头再看远大的跳跃,貌似不靠谱,其实有清晰的转型脉络:由制造商向服务商转型,由工程商向社会责任商转型。有了科技发动机,远大的腾飞才刚刚开始。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