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产业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4月1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浙江:土地入股还在路上
——来自农业部“百乡万户调查活动”的调研报告

近日,农业部百乡万户调查组在承包地流转比例较高的浙江调研时发现,一些地方的农民已经开始自发地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2009年,象山县西边塘村138户农户以309亩承包地入股,组建了一家土地股份合作社——西边塘四季果园果蔬专业合作社。去年,入股社员每股获得1800元收入,高于当地约1000元/亩的土地流转费。在与合作社理事长座谈以及调研过程中,调查组特别注意到4个问题。

一是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价问题。该合作社入股合同显示,每亩入股土地折价32000元。但这一作价仅是为了满足合作社工商登记明确资本金的要求,而非真正的土地市场价格。用当地干部的话说,“折多少都行,有的一万,有的两万,就是为了登记”。社员股份多少是参照各自入股土地的自然亩数,一亩一股,与土地的位置、肥力等都不相关,也不用聘请第三方机构对土地价格进行评估。综合调研的其他案例来看,在没有现金入股的情况下,农民普遍接受了“一亩一股”这种操作方法。

二是公共资金提取问题。地方农业干部曾多次提出,合作社应该建立公共资金提取制度,避免台风等自然灾害影响合作社正常发展。但合作社目前仍没有从利润中提取风险准备金和公积金,而是全部按股进行了分配。理事会也曾打算提取风险准备金,但考虑到让社员获得较高收益,一方面是为了维持入股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是为了带动大家尽快富裕起来,所以一直没有提取。

三是利润分配与风险分担问题。入股合同规定,每亩土地每年保底收益600元,二次分红按股支付。这其实是一种“保底租金+二次分红”的形式,无形中降低了入股风险,保障了农民的基本收益。无论经营效益如何,社员都可以获得每亩600元的收入。合作社理事长孙根法说,如果不保底,村民哪里敢入股。普通农户大多只关注收入,根本不愿意承担风险。该镇干部感叹道:“实际上,这里没有风险共担,只有利润共享啊!”农民虽然土地入股了,但股东意识还没有建立。

四是合作社带头人问题。该合作社理事长孙根法当了46年村干部,有着很强的带领村民发家致富的责任感。调研中发现,普通社员大多不关心、也不参与合作社的具体生产经营,在这种缺乏有力监督约束的情况下,合作社能够把所有利润都分掉,与理事长作为老党员、老支部书记的勇于担当和责任感有很大关系。对于如何规范土地股份合作社形成长期、稳定的利润分配机制,而不是靠带头人的自我约束,还需要深入研究和实践探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