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理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4月1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深挖民生需求“富矿”
马志刚

最近,中央领导同志提出,要向改善民生要动力,这非常重要。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存在,把更多人力、物力、财力用到保障和改善民生上,是“一石多鸟”的良策。

稳定经济增长关键在投资,但当前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再靠简单扩大投资规模来拉动经济,俨然行不通。压缩一般性投资,把“刀刃”用到改善民生上,深挖民生需求“富矿”,不仅可以优化投资结构、稳增长,而且还可以扩消费、惠民生,既利当前、又利长远。

比如,棚户区改造既是重大民生工程,也是重大发展工程,可以有效扩大投资、消费需求,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为企业发展提供机遇,为扩大就业增添岗位。今年,我国要完成新改造棚户区“470万套以上”的目标,按照通行每套50平方米、每平方米3000元计算,那仅建安投资就超过7000亿元,由此带来的配套基础设施投资以及装修、家具等消费,也会是个天文数字;由此创造的就业新岗位,还会直接转化为工资和消费收入。

又如,我国水利特别是中小水利工程投资“欠账”仍较多,一些河道年久失修,用水“最后一公里”问题突出,使得不少农区经常出现“春耕缺水用、秋收发大水”的现象。集中力量建设一批重大水利工程,有针对性地上一批引水调水、骨干水源、江河湖泊治理、高效节水灌溉等重点项目,着力加强中小型水利项目建设,不但会为农业持续丰收打下基础,还可大大降低“天灾”给农村居民带来的生产生活损失。

再比如,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的是体制机制不完善造成的,但有的也与投资不足有关。北京等一些地方小学下午三四点就放学,而绝大多数家庭都是“双职工”,5点半以后才下班,根本无法接孩子,只能请一些培训机构来帮忙接。如果把财力以适当的方式往这方面倾斜一下,让学校就地解决放学与家长下班的时间差问题,不仅可以有效避免“校车”事故的频发,也可让家长们安心工作,是实实在在的调结构、谋福祉之举。

不仅这些,投资于农村的道路、文化设施等建设项目,可为家电下乡、汽车下乡创造条件;还有一部分投资可转化为劳动工资,有利于增加居民消费。解决好农村饮水安全、集中连片扶贫开发等民生领域的突出问题,一方面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民生,另一方面也为经济增长创造了新的增长点,等等。我国有13亿多人,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也是蕴含着巨大民生需求的“富矿”。各地区各部门、各行各业都要动脑筋向民生改善要动力、在改善民生中挖潜力。只有民生不断改善,生产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家的干劲才更足,内需“富矿”对增长的强大拉动力才能充分释放出来。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