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放电影了,大家都去看电影吧!”夜幕降临,随着一阵阵吆喝,宁夏银川市贺兰县立岗镇高荣村热闹了起来,村民们三三两两提着凳子往场院里赶去。
夜色中,放映员轻按数字化放映机按钮,电影开始。由于青壮年都进城打工去了,场院里坐满了留守的老人和儿童。老人们一边看电影一边拉家常,小孩子们则边玩边看。看到故事情节的高潮处,如同吹响欢乐集结号,老老少少一起开怀大笑,欢歌笑语将留守村庄的忧伤气氛冲到九霄云外。
为了丰富农民文化生活,从2008年开始,宁夏建立了农村电影放映制度,由区市县三级财政出钱,每年4月至10月在全区农村定期放映电影。“与上世纪农村放电影不同,这一次实行了制度化、专业化。”承担贺兰县农村电影放映任务的大众影视文化服务公司经理杨晓军告诉记者,电影拷贝由自治区统一提供,每月放电影都是有计划、有考核的,以确保每村都能看上电影。
每月一次的电影是高荣村村民李大爷的期盼。“一是丰富一下生活,二是驱赶一下寂寞。”李大爷告诉记者,由于儿子儿媳在外地打工,李大爷自己带着孙子孙女生活。“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村子里平时很冷清,大家互相串门也少了。晚上老人想念儿女,孩子想念爹妈,日子不好过。”李大爷说,“看场电影,全村男女老少不但看个好故事,还能聚在一起乐呵,忧愁都抛在脑后了。”
“正是由于农村文化生活比较贫乏,加上留守的多是老人和孩子,我们特别重视农村电影放映工作。”贺兰县委宣传部长恩建国介绍说,为了满足农民看电影的需求,自2008年以来,贺兰县组建了8支放映队,每年放映数字电影1300多场次,实现了每月每村放映1.5场电影的目标,受益群众每年达45万人次以上,人均看电影2场次。
由于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作做得好,贺兰县大众影视文化服务公司还荣获“全国服务农民基层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下一步,我们将建议自治区多提供农民最爱看的农村题材和喜剧题材的电影,以更好满足广大农民的精神生活需要。”杨晓军说。
编辑点评:
自1998年启动以来,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已成为最受广大农村群众欢迎的文化服务形式之一。这项工作应该继续进行,并吸纳更多社会资本进入,提高放映质量,改善放映人员工作条件。
同时,农村观众的观影习惯与城市观众有区别,除了让他们跟城市观众一样看上新电影,也应考虑为他们提供更多符合需求的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