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湖北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将武汉市主城区最低工资标准由此前的每月1100元调整为每月1300元。最低工资标准上调之后,会给就业市场带来什么影响?企业“用工荒”能否缓解?职工有何反应?本报记者对武汉的企业和外来农民工进行了走访调查——
湖北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将武汉市主城区最低工资标准由每月1100元上调至每月1300元。200元的薪酬变化看似不大,却带来了武汉用工市场的新气象。
部分企业为留员工早已涨薪
“实际上,武汉多数大型制造型企业的基本月工资都在1500元以上,但商贸服务业的辅助性岗位和小微企业的涨薪压力较大。”武汉市人力资源市场主任李永洪介绍说,部分微利企业的工资标准一直贴着最低工资的标准走,“这些企业仅靠压低劳动力价格来获取经济利润,如不转型,最终会被市场淘汰。”
而对于武汉更多的企业来说,“工资现在不是问题,问题是接单多了来不及生产。”一位企业人力资源主管王先生说,今年以来,该公司相继对各工序、岗位进行新一轮工资调整,一线员工工资普遍上调8%至15%,部分岗位工资涨幅甚至超过20%。普通质检员月薪可达2500元,机床工等技术工种月工资大都在3000元以上。但与当地同行业的其他企业相比,他们的工资水平还不是最高的。“实际上,在上调最低工资标准之前,很多企业为了留住员工,早就出台了‘企业版’最低工资标准,走在了政策的前面。”李永洪说。
触动“低保户”重新上岗
3月初,家住武汉市青山区工人村街的罗先生来到社区,申请退出低保。他说,“我前天找了份工作,每月有1800元的工资,比‘吃低保’强多了。”
最低工资标准上调以来,像罗先生这样放弃低保、重新上岗的人多了起来。
据了解,上调以前,武汉市最低工资标准为1100元/月,低保金标准为城镇每人每月560元,农村低保金为每人每月270元。一个普通的三口之家,若在离家较远的地方就业,除去交通费和餐费,余下的工资远不及拿低保“实在”。
最低工资标准上调后,武汉市不少“低保户”开始重新计算收入账,而后退保再就业。武汉市劳动力市场的统计显示,今年2月以来,该市仅家政市场就新增1000余名下岗女工。
外出务工人员回流增多
湖北是劳务输出大省,每年都有500多万人赴省外务工,占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数的一半。
“如今,在家门口就业的收入高了,将吸引劳动者就近就业。适度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有利于缓解本地企业招工难的问题。”武汉市人力资源市场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家住武汉市黄陂区的刘耀辉已经在外打工10余年了。而今,随着最低工资标准的上调,老刘终于决定返乡就业。纳杰人才市场招聘部门负责人尹雷介绍说,近年来,武汉市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带来了很多就业岗位,薪资水平在本地也处于较高水平。目前,当地已经初步兴起了熟练工人回流潮。
武汉市民政局副局长张明武说,提升最低工资标准只是激活用人机制的第一步,要真正实现吸引人才的目的,增强员工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忠诚度,还需要完善培训制度和激励机制,让员工有动力、有目标、有发展。只有这样,企业的“用工荒”问题才能真正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