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 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4月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巡礼
清水塘绿色改造谋“蝶变”
□ 本报记者 刘 麟 通讯员 李支国
清水塘生态新城规划图。 (资料图片)

湖南株洲市清水塘,因水清而得名。可眼下,霞湾新村村民刘江勇却每周都要把孩子送到湘江对岸的学校,为的是让孩子少呼吸窗外的脏空气。与霞湾新村一墙之隔的株洲清水塘工业区,是国家“一五”时期兴建的老工业基地。几十年来,一大批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消耗型的重化企业在此布点,聚集了株冶、株化等铅锌冶炼和基础化工等企业193家,在为经济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成为清水塘的“心腹大患”。

清水塘地区的环境治理压力巨大。“清水塘的污染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彻底解决,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就不能说是成功。”这句话在各种场合被反复提及。虽然工业区内的企业一直不断加大环保投入、实施技术改造,环境也已得到很大改善,但难言根治。“在清水塘地区,现有企业的技改、扩能都已经没有环境容量,这种现状到了不得不改变的时候。”市经信委副主任程远见表示。株洲市委副秘书长、市两型办主任陈玉明对此打了个形象的比喻,“我们在清水塘地区所做的许多工作,好像在一件破烂不堪的衣服上不停地‘打补丁’,但底子太差,只能考虑给清水塘换上一件‘新衣服’。”

企业外迁根治污染

目标已经谋定,老工业基地改造的行动也一直在持续。近年来,株洲市持续开展了环境污染专项治理、生态修复、绿色家园重建等工作,通过对污染企业的关停、改造和整体外迁,引入物流、高端制造等替代产业,努力将清水塘打造成老工业基地改造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样板,为的就是再造一座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新城。今年3月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湖南代表团向大会提交了“关于支持湖南省株洲市清水塘老工业区实施产业升级企业整体绿色外迁”的建议,提出实施清水塘地区产业升级,企业整体绿色外迁,彻底解决清水塘工业区污染问题。

2013年,清水塘积极推进绿色搬迁和重金属污染治理工作,关停、淘汰、搬迁污染企业级生产线81家,推广清洁能源及企业生产审核45家,落实节能减排项目50个,拆除废旧烟囱83根;投入治理资金19.4亿元,完成了霞湾及大湖重金属治理、株冶含砷烟灰治理等16个重点工程;实施“搬、转”同步,完成了193家冶炼、化工、建材、钢铁等行业企业搬迁方案编制工作,株冶集团、株化集团等也积极谋划新材料、新能源等转型项目;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避险移民、企业搬迁等工作陆续启动。

绿色搬迁助力工业升级

旗滨集团前身为株洲重点改制的株洲玻璃厂。集团负责人吴贵东坦言,“当我们着手扩能提效时,受到株洲基地的空间及环境容量的限制,所有的改造升级都没办法实施,最终决定只有实施搬迁。”政府有意向,企业有意愿,旗滨集团成为清水塘工业区绿色搬迁的第一家企业。市发改委副主任梁国荣说,“旗滨集团搬迁可谓天时地利人和。”

2013年5月,投资50亿元的旗滨集团新基地在醴陵开工。5条生产线全面达产后,预计年销售收入50亿元,年纳税3亿元以上,安排就业2200多人,成为高档节能玻璃、高科技太阳能玻璃及深加工的行业巨头。旗滨集团绿色搬迁的示范和借鉴,带动了清水塘地区企业绿色改造搬迁的步伐。“株洲旗滨年底肯定全部搬走,到那时可以说清水塘的治污任务完成了四分之一,因为清水塘地区的企业大部分依附着这些大型企业集团。”陈玉明说。

这不是简单重复搬迁,而是凤凰涅槃的开始!对企业而言如此,对清水塘而言同样如此。

株洲市委书记贺安杰表示,“清水塘老工业基地的绿色改造,是株洲加快社会转型发展、实现工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工作,也是一项民生工程。下一步,我们将整体推动清水塘老工业基地的绿色改造,决不让污染企业继续留在清水塘!”

可以预见,这一片新生的土地上,城市公园、河港风光带、新材料产业园、环保产业园、现代物流基地等将如雨后春笋纷纷呈现出来。石峰区玉兰山庄的服务员小李说,“如果冶炼厂、化工厂这些企业搬迁了,环境一定会更美,我和父母商量,到时我就在清水塘买房结婚。”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