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害者多达4万余名,损失资金规模超过1.3万亿韩元的韩国“东洋事件”,再次引发了韩国民众对影子银行危害的关注。特别是随后韩国央行和国外研究部门的研究报告显示韩国影子银行增速过快,更是引起了韩国政府的高度警惕,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控和管理,已成为韩国上下一致的呼声。
去年5月韩国金融部门已严格了发行商业票据的相关规定,但东洋集团为规避该规定,发行电子短期私债。在这一过程中,东洋集团使用了信贷企业为子公司提供资金担保等影子银行的新手法。根据韩国检察部门后来的调查,“东洋事件”的受害者多达4万余名,损失资金规模超过1.3万亿韩元。
事实上,2003年的“信用卡危机”已让韩国经历了一次影子银行带来的痛苦。当时金融机构不加审核地滥发信用卡,使得韩国家庭负债中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所占的比重急剧增加,信用风险也迅速扩大。这种风险又进一步向其他金融机构传导,给实体经济带来了很大冲击。目前韩国国内对于影子银行的现状有两种声音:一种是认为韩国影子银行的系统风险不大,其依据是韩国影子银行总规模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尚处较低水平。根据G20峰会下属机构金融稳定委员会(FSB)去年底发布的“2013年世界影子银行监控报告书”,韩国影子银行的资金总量达到了1411万亿韩元。
但另一种声音是对韩国影子银行增速过快的担忧。根据FSB的报告,2012年韩国影子银行资金规模的同比增长率约达15%,而在上一年度这一数值仅为10%,该增速在G20国家中排名第九,较上一年上升5位。韩国影子银行对比GDP规模达到108%,排在G20国家中的第7位。
分析人士认为,韩国近年来影子银行的快速增长,是因为在金融危机之后,韩国金融部门强化了对银行的监管,但对非银行部门的管理相对宽松。另外,在持续低利率的大背景下,金融公司为追求高收益率,也加大了投资的风险性。为防范影子银行的系统风险,韩国央行在去年发布了“韩国影子银行现状和潜在风险分析报告书”,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其中包括:银行系统对影子银行的支持将严格反映在财务报表之中;实施资产流动化时需履行资产保有义务;进行回购协议时,应导入共同交收对手方结算方式;严格监管流入货币市场基金的资金性质。
韩国国会负责金融监管审议的相关议员也表示,为减少影子银行死角地带,应强化对证券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大股东性质的审查,扩大“金产分离”(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原则的适用范围;同时构筑有效监管体制,把小到金融商品的欺瞒性销售,大到影子银行急增可能引发的系统性风险都纳入监管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