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伴随着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在全国全面推开,被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也正式上线。
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是为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提供技术支撑的信息平台,更是工商部门实现有效监管、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重要手段和保障。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信用经济。要不断完善信用监管机制,强化执法联动协作机制,构建社会协同共治机制,从依靠传统行政监管手段向注重运用市场主体信用监管手段转变,从侧重规范主体资格向主要规范主体行为转变。”国家工商总局局长张茅说。
据了解,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将逐步完善,不仅要实现全国联网,而且要确保信息公示的及时、准确、全面,实现登记机关、政府部门乃至全社会的信息共享,从而强化信用约束,完善社会诚信体系,完善长效监管机制,形成“让失信者寸步难行,让守信者一路畅通”的社会共治局面。
早在2011年,国家工商总局就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信用分类监管的意见》,提出要以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为重点,加强工商行政管理不同业务系统间企业监管信息的内联应用,大力推进监管方式集成创新,加强政府部门间企业监管信息的外联应用,积极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意见》计划,用3年左右的时间,建立完善综合业务平台,建成“国家经济户籍库”。
工商部门牵头,积极打造企业信用公示平台。以宁波市为例,截至去年10月底,信用宁波网信息已覆盖工商、质监、财税、人民银行等34个单位,全市所有在册、注(吊)销经济主体及重点人群的78类507项信用信息征集入库,信息总量达4851万条。通过信用宁波网,中国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还为全市4.5万家小微企业建立了信用档案,在帮扶6500家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题的同时,有效降低了信贷风险。目前,信用宁波网整合的信用信息,已被宁波所有金融机构作为办理开户、授信、贷款、年审等业务的依据。奉化一家广告公司因一次轻微违法,信用等级下降,造成该企业在多次招标活动中受限。后来,这家企业积极整改,重新修复了原有信用等级。
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在带给投资主体更多便利的同时,更加注重信用监管的力量。其在试点和全面推进过程中确立起来的企业年度报告公示制度和“黑名单”制度等完善信用约束机制的举措,与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一起,构建起了企业信用监管体系,发挥着更加有效的监管作用,有力推进了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按照规定,企业须每年在规定期限内通过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工商机关报送年度报告,并对年度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工商机关则通过建立科学、合理、随机的抽查机制,对企业年度报告公示内容进行监管。一旦企业违规,将进入经营异常目录,以此作为警告。如果限期不改,将进入“黑名单”目录。
目前,上海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已开通。信用平台归集了来自50多个委办局、司法机关和公用事业单位的信用信息,涉及事项超过1100项,总数据量超过2.2亿条。今年,上海自贸区将率先试点信用“负面清单”制度,同时,上海市将利用社会信用信息平台的大数据,逐步建立社会信用“负面清单”制度,将失信企业、个人限制甚至排除在市场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