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沿边、不靠海的内陆城市蚌埠市,正在忙着进行“口岸”建设,而且建设的是“立体口岸”。记者在这里看到的是一番新景象:
蚌埠借势上海铁路局货运改革试点打造的皖北区域综合运输物流公共服务平台,一期工程将建成运营。而蚌埠“铁路无水港”将加强与沿海港口海关、检验检疫、铁路等方面合作,货物在蚌埠可就地办理全部报检、报关、纳税手续,轻松实现“24小时通关”。同时,运用“五定班列”运作模式做到与船期表同步,实现“港口后移、就地办单、铁海联运、无缝对接”的进出口货物集运方式。
今年,蚌埠申建的安徽省内首个B型保税物流中心——皖北保税物流中心将建成一期工程。该项目以“公路无水港”为目标,打破了保税仓和出口监管仓分别专门存放进境、出口货物且相互隔离的状态,为皖北地区铺设了一条与国际市场对接的便捷通道。
投入运营的蚌埠新港将开通淮河流域首个水运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眼下,蚌埠正与上海东瀚航运有限公司共同推动开通蚌埠港到太仓港的国际集装箱运输航线,同时调研开辟蚌埠港至外高桥等更多班轮航线的可行性。
早在两年前开通的蚌埠至上海定时定点铁海联运快线和宁波铁海联运专线,将本地报关、铁路运输、港口出海连为一体,实现了内陆货物从蚌埠报关纳税后,由铁路运输到港口后无需再办理其他运输手续,便可直接装船出海。
记者日前在采访时获悉,该市已经初步构建起公路、铁路、水路口岸对外开放的立体格局,公路、铁路、水路的口岸对外开放已经步入快速发展时期。这些努力打通了蚌埠国际物流大通道,对整个皖北区域发展都将发挥带动作用。两年来,“蚌埠至上海运输时间由原来3-4天缩短为18小时”大大方便了皖北、豫东南等周边地区。目前,已有沪、苏、皖等地的货代企业与中远、中海、东方海外等数家轮船公司在蚌埠口岸开展铁海联运业务,预计今年蚌埠铁海联运运量将超过4000个标准箱。
蚌埠是京沪铁路和淮南铁路的交汇点,也是京沪、京九、京福高铁的交汇点,这里还是千里淮河最大的港口。铁路和水运具有它与生俱来的独特优势,这也是最近几年蚌埠外向型经济突破的两个着力点。
“我们要把完善铁运水运功能、发展外向型经济作为事关蚌埠长远的一个重要战略,作为完善城市功能的一个重要抓手,作为打造皖北中心城市的一个重要内容。”市委书记周春雨说。
随着蚌埠市开放型经济发展战略的快速推进,如何发力完善口岸设施、借力提升口岸功能,是商务局长任生的重要思考题。在认真把脉蚌埠独特的区位和公、铁、水、空交通优势后,任生和他的团队围绕蚌埠口岸经济发展方向和路径,谋划了一批与口岸经济关联度很强的物流、金融和中介服务等项目。
2013年度,蚌埠市口岸累计进出口货量超过铁路国家一类口岸运量标准,是2012年的3.86倍,陆运口岸增幅全省第一;实现A级企业倍增、货量倍增、通关效率倍增、关税倍增,特别是关税同比增长2.89倍;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幅32.2%,总量居全省第4位,增速居全省第3位。周春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蚌埠市当前正处在布局大调整、功能大提升、产业大发展的阶段,不容等待观望,而是要学会趋利避害,积极主动地抢占制高点,构建立体口岸开放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