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区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4月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帮贫困户“借钱”又“花钱”
本报记者 李琛奇 陈发明

金融是加快贫困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没有担保,无抵押物,贫困地区如何能“借力”金融?甘肃“双联惠农贷款”不仅惠及11万农户,它的意义更在于———

贫困地区发展的最大难题是“缺钱”,扶贫的重要方面是“给钱”。金融是扶贫开发的重要力量。怎样发挥金融的作用?甘肃省创新实践回答这个问题,他们采取的措施是:“双联惠农贷款”。

“双联惠农贷款”是农行甘肃分行与甘肃省财政厅联合创新推出的一款专属信贷产品,以5万元以下的小额贷款为主,注重贷款覆盖面,着眼发展特色种养业。贷款对象主要向3个群体倾斜:有生产能力的贫困户、少数民族地区贫困户、集中连片地区贫困户。截至2013年末,甘肃全省受惠于“双联惠农贷款”的农户已超过11.49万户。

甘肃省财政厅厅长张勤和解释说,这项措施的目的在于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撬动金融机构信贷资金支持广大农民群众脱贫增收。此项措施的作用在于改变了过去撒胡椒面式的财政扶贫模式。“双联惠农贷款”将有限的财政资金整合起来,与金融机构共同扶持贫困农牧户发展特色产业。

担保和抵押是贫困地区贷不到款的“坎儿”。“双联惠农”就在这些环节上进行了突破。在推广“双联惠农贷款”过程中,甘肃由各级财政注资,组建了58个政策性担保公司,为农民贷款提供全程全额担保。省级财政对农民贷款全程全额贴息,并采取“先收后贴”的间接贴息方式,由农行按季向贷户收取当期利息,财政按季向贷户补贴利息。

在解决涉农贷款抵押质押难题上,甘肃酒泉、天水、甘南等地将农业用具、农副产品、仓单等多种动产纳入抵质押范围,相继推出了针对各地特色产业融资需求的棉花、中药材、水产品、牲畜、民族饰品等10多种动产抵质押贷款产品,有效扩大了贷款抵押担保物范围。定西、张掖、庆阳、平凉、白银等地开展“三权”抵押融资试点,探索机制、完善政策,推动全省林权抵押贷款较快增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贷款和农村房屋产权抵押贷款起步发展,为拓展农户贷款渠道、增加农户财产性收入起到了示范作用。

为加强银政协作,甘肃相关部门促进涉农信贷政策与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的融合,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贴息、奖励、担保等多种手段,充分调动金融机构开展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的积极性。

据统计,到2013年末,甘肃全省各地金融机构共推出涉农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47种,受益企业885家,直接和间接受益农户203.35万户,形成了产品丰富、服务多元、覆盖全面、各具特色、互为补充的农村金融服务创新格局,为农户、农企带来了真正的实惠和利益。

有了钱,花在什么地方,是又一个重要问题。甘肃省有关部门的同志认为,要实现“输血”扶贫向“造血”扶贫的转变,资金无疑扮演了“造血干细胞”的角色。甘肃省不仅引导金融机构向贫困地区贷款,而且对资金的使用方向进行有效引导。2013年5月,甘肃省农牧厅、财政厅、扶贫办和省政府金融办联合出台了《甘肃省草食畜牧业和设施蔬菜产业发展贷款贴息管理办法》,协调省级财政整合一定支农资金,县级财政安排相应配套资金,对发展肉牛、肉羊和设施蔬菜生产贷款给予部分贴息,支持了牛羊生产大县和设施蔬菜主产区支柱产业发展,有力地带动了当地贫困农户创业致富。

记者在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勒秀乡麻木索那村见到了村主任南卡桑吉。他操着一口浓重的藏家普通话说,“去年年初我贷了5万元买牛,一头牛6000元,自己又添了点钱买了10头,加上以前的60多头,这一年下来光养牛就能挣四五万。多亏了农行的‘双联惠农贷款’,现在日子过得宽裕着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