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4月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推广生态殡葬需提升水平
郑 杨

清明将至,又逢墓地销售旺季,广州市却传来墓地销售遇冷的消息,不少墓园销量比往年有所下降,一些墓园对高价位墓地进行降价销售,最高降幅达20%。

与此相应的是,不占或少占土地的生态殡葬“热”了起来。据广东省民政厅统计,目前广东全省骨灰节地生态安葬比例达30%左右,去年有1.2万份骨灰采取了海葬和树葬这样文明又时尚的安葬方式,占逝者骨灰总数的5%。

一冷一热,可以看到文明殡葬观念已逐渐深入人心。但是,也需要思索更深层次的问题:生态殡葬为什么能“热起来”?

这与传统殡葬方式带来的土地资源紧缺有关。在广州,墓地“吃紧”是导致销量下降的重要原因,几大墓园都接近饱和。从全国范围看也是如此,我国现有的墓穴数量预计只能使用6年左右。采用生态殡葬的新方式,将逝者骨灰撒入林间、大海或深埋树下、花坛,与土壤、大海融为一体,节地效果十分显著。

墓地资源紧,直接后果就是价格贵,以至于人们常调侃“死不起”。生态殡葬方式在价格上也显示出相当的优势。据调查,广州很多墓园推出的花坛葬、草坪葬等方式,价格仅在千元至万元之间;而市内墓地贵的每穴达20多万元,即使是郊区的“经济适用墓”也需3万元左右,比生态殡葬贵上好几倍。

可见,生态殡葬“热”得有理由,更“热”得有前途。但由于其涉及数千年的风俗习惯,要让它真正成为大多数人的选择依然不易,光靠讲节约土地的大道理是不行的,还需要地方政府考虑更多。

群众的“钱袋子”和参与的便利性首先需要考虑。民政部规定,对接受节地殡葬者要实行政府奖励、补贴,各地政府应尽快建立激励引导机制。一些城市的树葬、海葬之所以形成风气,与相关奖补政策密不可分。如广州自去年起对参加海葬骨灰每宗奖励1000元,汕头每年清明固定开展海葬活动,费用从市级福利彩票公益金中安排。广东省还计划增加每年海葬、树葬活动次数,方便更多群众参与其中。

更需要考虑的是逝者亲属的心情。生态殡葬不被接受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形式过于简单,难免让生者感到“对不起”逝者。因此,只有改变生态殡葬服务的低水平状态,不断创新服务的内容和形式,才能让逝者走得有尊严,生者觉得心安。如建设海葬、树葬纪念设施,为亲属提供缅怀追思场所;开拓制作逝者人文纪念册、骨灰饰品等增值服务,开展“网上陵园”、“网络祭祀”等创新服务,让亲情与优良家风永久传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