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4月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实施专柜销售一月整——
甘肃消费者平静对待“转基因”

新华社记者 王 博

在兰州华联超市广场店粮油区,绿底白字的“转基因食品专柜”字样格外醒目。今年3月1日起,根据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要求,甘肃省范围内的食品经营者应当在经营场所设置专门的柜台或货架摆放、销售转基因食品,并在显著位置设置提示牌。

甘肃在转基因食品销售领域首开先河,成为全国第一个政府推动试行专柜销售转基因食品的省份。与出台时饱受争议不同,新政策推行中,却并未遇到太多阻力,反而在商家和消费者的平静对待中迎来“满月”。

兰州华联超市广场店食品安全主管何丽玮告诉记者,目前还没有接到商家因转基因食品销售额下滑而提出退市的要求。“转基因和非转基因分开销售以来,总体销售额与以往对比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

在华联超市选购食用油的兰州市民田某告诉记者,转基因与非转基因分区与否都不会影响他的选择,“这样做就是看起来更清楚了。”

“看起来更清楚”,也正是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出台这一政策的初衷。通知起草者、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流通监管处调研员罗建国介绍,农业部对转基因食品有强制标识的规定,然而一些转基因食品的提示字样标注字号小、颜色与底色趋同、位置不显著,“这种做法在预包装商品中非常普遍。”

基于这种情况,为转基因食品设立专区专柜,集中存放,集中管理,是给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提供条件。“仅仅是为了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不代表戴着有色眼镜看待转基因。”罗建国说。

一些专家认为,生产商对转基因信息有意模糊,会让消费者产生“转基因不可知”的恐慌。“公众有权要求生产企业在转基因食品外包装的明显位置标明成分,这是消费者做出理性消费选择的前提和基本权利。”甘肃省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主任王成勇说,正因为此,政府更应发挥监管职能,打破信息屏障,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据新华社兰州4月1日电)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