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人民币波动幅度,有利于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为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奠定了良好基础。从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国际资本流动情况来看,人民币汇率正逐渐接近均衡合理水平,相关风险可控
近日,央行将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1%扩大至2%。这是2012年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从0.5%扩大到1%后,央行再次扩大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此举有利于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为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改革奠定良好基础。
汇率作为重要的市场价格信号,直接影响资源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配置,引导资本进行合理流动。近年来,我国外汇市场改革取得重要进展。2005年7月21日,央行宣布继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人民币对美元一次性升值2%,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从2005年7月21日的8.2765不断升值,2014年3月24日已达到6.2164,累计升值约33%。在此期间,中国经常项目顺差与GDP之比在2007年达到历史最高点的10.1%后明显回落,2013年已降到2.1%,国际收支日趋平衡。
从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国际资本流动情况来看,人民币汇率正逐渐接近均衡合理水平,既不存在继续大幅升值的可能,也不存在大幅贬值的空间,此时扩大人民币汇率波幅,不会导致人民币汇率发生异常的大幅波动,相关风险可控。与此同时,我国外汇市场交易量持续增长,交易品种不断增加,交易主体控制风险的能力逐步提高,自主定价的意愿日渐增强,这为扩大人民币汇率波幅创造了良好的内部条件。
扩大人民币汇率波幅,有利于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在原有人民币汇率波幅1%的背景下,为维护人民币汇率水平基本稳定,央行需要在外汇市场进行主动干预,导致外汇占款逐步成为货币供应的主渠道,不利于央行增强货币政策的灵活性、有效性。央行此时选择扩大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向着基本退出常态式外汇干预、提升货币政策独立性的目标又迈出了一步。在此次改革后,鉴于市场主体判断人民币汇率已到基本均衡水平,加之美国开始逐步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热钱涌入中国的速度将有所放缓,新增外汇占款会逐渐下降,这对央行灵活实施货币政策将产生积极的正面效应。
我国商业银行和进出口企业应积极应对。要密切关注人民币汇率后期走势,适时调整经营策略,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利用套期保值等方式主动规避汇率风险。人民币汇率接近均衡水平后,企业以投资为目的持有外币的意愿可能上升,商业银行应积极丰富外币理财品种,满足企业相关需求。在时机成熟的前提下,加快我国商业银行“走出去”步伐,在境外建立分支机构,提升跨境金融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