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 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3月3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型城镇化建设要“记得住乡愁”
本报记者 吉蕾蕾

当前,我国正积极推进的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也存在不少贪大求洋和照搬照抄现象,损伤了城市的自然景观和文化个性;而一些农村地区的大拆大建,同样导致了乡土特色和民俗文化的流失,这些做法是不可取的。推进新型城镇化应保留一些本地、本民族自己的文化色彩,让人们融入大自然,这样的城镇化才真正是“以人为本”,才会更具可持续性。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要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历史文化禀赋,体现区域差异性,提倡形态多样性,防止千城一面,发展有历史记忆、文化脉络、地域风貌、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形成符合实际、各具特色的城镇化发展模式。

“这是新型城镇化重要的精神内涵。”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副主任林坚说,保持地域特色,建设各具特色的城镇,让人们记得住乡愁,这样的城镇化之路才会走得更顺畅。

林坚表示,保持地域特色,防止千城一面,这也是呼吁多年的问题。之所以没有得到系统解决,一方面是由于过去的城镇化在很大程度上是资本引导下的城镇化,效益、速度成为主要考量对象;另一方面,作为迈向现代化的载体和平台,人们对城镇化所要呈现的物质空间形态认识存在偏差,对人们宜居宜业、城市文化传承的需求关注不够。

近些年,在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部分城市存在贪大求洋和照搬照抄的问题,导致城市的自然和文化个性被破坏。一些农村地区也大拆大建,简单用城市元素与风格取代传统民居和田园风光,导致乡土特色和民俗文化流失。

对此,《规划》明确提出,在新型城镇化发展中,要提升乡镇村庄规划管理水平,在提升自然村落功能基础上,保持乡村风貌、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特色,保护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传统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和民居。

“未来对城镇化的地域风貌差异、文化传承诉求将会更加重视。”林坚分析说,目前的不少空间规划中,重城轻乡的情况比较明显。从保护的角度看,未来乡村要坚持“三保一统”,“三保”即保农业生产空间,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红线;保生态空间,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保历史文化遗存,维护一方乡土风情。“一统”则是要统筹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特别是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传统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和民居,应该纳入统一保护的规划体系中。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的理念将日益融入城市规划的全过程,这不仅赋予了城镇化建设的新理念,更体现了以人为本、“留住乡愁”的新型城镇化要求。

“对于逐步融入城镇的农业转移人口来说,乡亲、乡土、乡情,都是他们难以忘却的‘乡愁’。”林坚认为,保留一些本地、本民族自己的文化色彩,让人们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就有了一颗融入新型城镇化的安稳的“心”,也就会有投身城镇化建设的动力,这样的城镇化才真正是“以人为本”,才会更具可持续性。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