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证券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3月2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基金业“常青”秘诀何在——
多元化治理提升竞争力
本报记者 江 帆 周 琳

“随着今年3月份基金业协会开始对私募基金管理机构进行登记,今后公募基金管理机构将从过去的单一基金管理公司扩展到证券公司、保险资产管理机构、私募基金管理机构。此外,各类金融机构通过交叉持牌都有可能发展成为公募基金管理人。”3月27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副会长汤进喜在第9届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年会上说。

怎么办?探索基金公司多元化治理之路,有望发现基金业“常青”的秘诀。

市场竞争加剧

2013年至今,公募基金管理机构数从73家增至92家,已有2家证券公司取得公募基金管理资格。

“过去,基金公司少,竞争有限。现在不同了,内外环境对于基金公司来说都面临不小挑战。”圆信永丰基金公司刚刚成立2个月,用督察长吕富强的话说,这回“狼真的来了”。

资本市场双向开放带来国际化竞争越来越激烈。未来,金融服务业的开放进程将进一步加快,届时国内和国外基金公司将“互认”,外资有望控股基金公司,全行业的组织、人才、技术等方面,都将面临前所未有的跨国资产管理机构竞争。我国资产管理行业在发展理念、管理机制等方面,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国际竞争挑战。

“总体看,基金行业在所有金融子行业中是相对规范、透明的。”银华基金副总经理周毅介绍,截至今年2月底,行业管理资产4.7万亿元,其中公募基金3.5万亿元,相比其他资产管理机构,我国基金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仍有很大潜力,应对挑战仍有时间。    

正本清源解困

尽管公募基金行业运作相对规范、透明,监管更为严格,但制度和能力优势并未完全有效转化为行业竞争力。

一位基金经理坦言,基金公司自身也有本难念的“经”。一方面,出现“老鼠仓”打击了社会对基金业的信心。另一方面,基金公司治理问题成为影响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由此带来的公募基金人才流失加快、基金公司发展缺乏规划、考核机制待完善、股权激励不明确等一系列问题,也给有关部门进行监管带来挑战。

汤进喜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正本清源,重塑行业良好形象。作为以人力资本为主要资本形态的行业,基金管理公司治理有特殊性。基金公司治理要充分体现行业特点和不同的公司背景,坚持基金持有人利益优先的原则,做好人力资本与股东的平衡关系,充分体现人力资本的价值。

告别“千基一面”

“基金公司更要鼓励多元化治理,不需要‘千基一面’、整齐划一。”在汤进喜看来,公司治理是公司发展的基础,好的基金公司一定有合适的治理模式。

那么,究竟如何推进多元化治理?汤进喜认为,要探索多元化的组织形式,鼓励基金管理公司上市。一方面,探索基金管理公司合伙制、股份有限制等多元化组织形式,推进符合条件的基金管理公司改制,为基金管理公司上市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推动基金公司结合自身实际,合理审慎构建和完善经营管理组织模式,探索集团化、外包化的发展路径,降低行业运营成本,突出综合性、专业性等经营特色。

“董事会的建设也必不可少。”济安金信基金研究中心主任王群航认为,董事会对于履行受托人义务、保护基金持有人利益负有根本性责任,独立董事应进一步强化独立性,保护基金持有人利益。董事会要牢牢把握基金持有人利益优先的原则,处理好股东、公司、管理层及员工利益与基金持有人的利益关系,优先保护基金持有人利益。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