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部分人而言,BCM是一个“新概念”,对其涵义不甚明了。事实上,这一“新概念”是一个“老词汇”。BCM在我国已推广应用了十多年。遗憾的是,十多年的“推”却难“广”,让这个系关持续生存发展的好方法、好理念只是“看上去很美”,体现在生活中,坐而论道的多,付诸实践的少。
是什么阻碍了BCM的推广应用?分析起来,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认识不到位,不少机构、组织认为影响到自身的灾难事件是“千年等一回”的事,大可不必操心,思想上过于乐观,行为上自然懈怠。二是动力不足,实施BCM无疑要有一定投入,但在收益上除非遇到灾难性事件,否则难以体现。看得见的投入、看不到的收益,让不少机构、组织和个人认为是一笔不合算的买卖。三是能力欠缺,企业对BCM专业知识的了解还远远不够,专业人士十分匮乏。有专家表示,目前90%以上的中国企业在应对危机事件时漏洞明显。
这三方面的原因,互为影响、互相加强,根子还是思想观念上。思想上的不重视导致实践中选择性地执行、被动地应对BCM,即使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银行业也如此,实际执行中往往是将BCM等同于应急管理,而游离在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之外。
尽管我国的BCM存在一定问题,但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要使BCM成为机构、组织的自觉行动不能一蹴而就。国际经验表明,BCM的发展依赖于灾害事件的驱动,灾难事件频繁发生促使各国提高防灾意识和推进BCM管理的主动性。2003年的非典、2008年的汶川地震等灾难事件,也大大推进了我国风险管理、应急管理进程,经过5年时间的努力,基本建立了覆盖地震、卫生、电力、通信等一系列、全面应对灾害的应急管理机制。但是,随着企业外部环境更加复杂多变,原来的风险控制手段已不足够。
今年以来,国内外一系列突发事件再一次发出警示,加快推进BCM进程。国家应从立法、标准上加快步伐,以秩序化、规范化的方法应对各种灾难和危机,最大限度地确保我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和正常有序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