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深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3月2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修渠引水保粮丰
本报记者 张 雪

水沛则粮丰。在影响粮食生产的诸要素中,水的增产效用最为突出,水利对粮食生产的贡献率达到40%以上。一年一度的春耕开始了,农田水利修得如何?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记者日前赴湖南、安徽等地进行了采访。

创新建设形式补欠账

小塘坝、小水渠等小型水利设施就像遍布全身的“毛细血管”。“毛细血管”不通,水就供不到田间地头

一大清早,湖南省宁乡县花明楼镇的张德强就下了地。“希望今年是个风调雨顺的好年景,至少不要像去年那样旱。”他抬头看看不远处的北源河纵木坝,去年冬天修葺一新的小塘坝已经蓄上了多半池水。“坝总算修好了,今年就算旱点儿,灌溉也不会有太大问题了吧。”张德强说现在心里踏实多了。

张德强总在电视上看到,国家建了好多大型水利工程。和那相比,他更熟悉和更关心的是房前屋后的小塘坝、小农渠,这些“眼皮子底下”的水利工程直接关系着能否多打粮、多增收。

大型水利工程号称输水“大动脉”,小型水利设施就像遍布全身的“毛细血管”。“毛细血管”不通,水就供不到田间地头。我国有近一半的耕地是“望天田”,除近年新建或改造的工程外,现有灌溉排水设施标准低、配套差、老化失修、效益衰减等问题仍很严重。

安徽省水利厅农村水利处处长韦金保说,湖南省的问题在安徽省同样普遍。“我国农田水利的基础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靠着行政命令发动老百姓手挖肩扛打下的。”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农田水利的公益性“遭遇”家庭生产经营的个体性,老百姓筹资投劳参与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明显下降,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停滞不前”,概括起来就是“量大、面广、欠账多”。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水利。韦金保感到久盼的水利“春天”来了,但让他感慨的是,三年的大干很难一下补齐三十年的欠账。

“农田水利建设直接关系农民的利益,这项工作的主导必须是政府。”湖南省宁乡县水利局局长吴利民说。

抓住去年大旱的契机,宁乡县提出把农村田间水利扩容提质作为最大的民生实事来抓,县级干部包乡镇,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和党员骨干包组到户,层层动员抓落实,每个乡镇一张水系图、一张灌溉系统图、一张干部责任表,迅速掀起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高潮。“一家一户干不成水利,只有一把手重视,自上而下推动才好办。”吴利民说。在政府的推动下,产权水利、议事水利等多种建设形式应运而生。

资金投入“独唱”变“合唱”

投入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年年看涨,但仍不能满足需求。各项支农涉水资金应整合起来,提高资金利用的有效性

安徽省巢湖市庙岗乡是全市唯一没有自然河流的乡镇,全靠塘坝蓄水灌溉。在去冬今春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芦池大塘完成了清淤扩挖。“工程一共投资了40多万元,争取了30万元各类财政资金,再加上村民投劳,大户捐助,钱总算够了。”庙岗乡乡长包先华说。

没钱修不了农田水利。钱从哪里来?无非几个渠道:财政资金、农民筹资筹劳、社会捐助等。其中,公共财政投入是绝对的主导。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力争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的目标。这让投入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年年看涨,但仍不能满足需求。

“公共财政投入的总盘子虽然大,分到各个地方就不够用了。过去一个省,农民投劳能有4个亿工日,按现在标准一个工一天100元算,相当于投入了400亿元。现在能投入的资金也就200多亿元。”一位老水利人粗算了一笔账。

财政资金有限,必须用好,放大效益。2013年,为了鼓励和引导多元投入,安徽省出台政策,对村集体自筹、农民筹资筹劳,以及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投资建设小水库、水泵站、小水闸等8类小型水利工程的,财政给予补助。“只要建就补!以塘坝清淤扩挖为例,塘容5到10万立方的,省级财政平均每口补助4.5万元。”韦金保说,修水利靠财政,但不能只靠财政,财政资金应该更多发挥吸引作用,变“独唱”为“合唱”。

投入农田水利建设的公共财政资金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由各级财政设立的农田水利建设专项资金,以及由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治、小农水重点县等项目安排的资金。后者由多部门多项目构成,资金总量不小,但存在资金分散、缺乏统筹的问题。

2012年开始,安徽省在县区推动成立农田水利规划委员会,由县长牵头,对各部门支农涉水项目,统一按照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实施,同时整合资金,提高工程建设的科学性、长远性和资金利用的有效性。“虽然成效明显。但也有问题,各个项目要求不一样,有些条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好突破。”韦金保说。这显然不是县级层面能解决的问题。

新型经营主体将成管护主体

“建了管不好,建了也白建”。解决管护问题,关键是明晰工程权属问题

湖南省湘潭县排头乡藕塘村的符晓红忙着买种子、备肥料,还要抽空查看家门口的水塘。“这口塘归我管,我负责放水、维护。”符晓红去年自己出资2.5万元对水塘进行了清淤扩挖,负起了管塘的责任,也得到了养鱼获利的权利。

排头乡水利站站长胡玉光说:“引导老百姓对分散的小塘实行谁投入、谁拥有养殖权和管理维护权的机制,解决了小型农田水利一时的投入问题,也解决了长久的管护问题。”

“建了管不好,建了也白建”。在某种程度上说,小型农田水利的管护问题比建设问题更棘手,各地的探索都在进行中。“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既是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也会成为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管护的市场主体。”韦金保说。解决管护问题,关键是明晰工程权属问题。

安徽省出台的《关于深化改革推进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的指导意见》指出:“现有小型水利工程,按原产权归属和受益情况确定其所有权和使用权,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已约定流转给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地域内的小型水利工程原产权不变,由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使用管理。新建小型水利工程,探索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所有、谁使用’的办法确定其所有权和使用权。”

安徽省芜湖县湾沚镇的大蒲塘去年刚刚修整一新。“对于大蒲塘这样受益户较多,又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受益的工程,我们会指导农户建立用水户协会、水利合作社等,通过管护员加强管理。”韦金保说。

这并不是唯一的方式。芜湖县六郎镇将小型水利工程打捆发包对外招投标,“花钱买服务”管理维护;广德县以工程类别成立水利养护公司,由公司负责管护工作。韦金保说,“管护方式很难统一,能因地制宜,管出实效,让工程用得好、用得久就达到目的了。”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