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3月2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江苏南通“巾帼挽霞”志愿小组:
“小老”帮“老老” 共赏美丽晚霞
本报记者 苏 琳

“有这几个‘闺女’给我做吃的、做穿的,还把我家打扫得干干净净,带我出去玩,每天开心着呢!”张璇如接受采访时爽朗地笑着。

张璇如所说的“闺女”不是她的亲生女儿,是来自特殊群体——“巾帼挽霞”的志愿者。这个志愿者群体共有72个人,以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新城桥街道易家桥社区50岁至70岁的“小老人”巾帼志愿者为主体。她们采取“社工+义工+妇工”的方式,由3位“小老人”和1位大学生志愿者组成1个志愿服务小组,与社区内高龄、空巢、残疾或独居的一位70岁以上女性结对,为其提供帮助。

83岁的张璇如是小学退休教师,与养女生活在一起。几年前,养女患病,老人的退休金全用来给养女治病,自己靠拾废品为生。久而久之,老人变得愁眉不展,脾气暴躁。

2013年初,张璇如和社区另外23位“老老人”成为“巾帼挽霞”志愿者们的首批重点服务对象。

与张璇如结对子的钱吉华,隔三岔五请医生上门给张璇如看病,天冷了送毛衣,天热了送汗衫,每周都给她送蔬菜水果。知道老人舍不得买肉,还每周给老人送100只馄饨。

“老人在我们面前可没脾气了。”钱吉华说,在志愿小组的帮助下,张璇如心情好了,生活质量提高了。

易家桥社区是个建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老社区,现有居民1325户,60岁以上991人,其中女性老人530人,空巢女性老人87人。

南通市妇联在一次调查中发现,社区中一些独居、残疾、患病的高龄老人,生活不便,内心苦闷。与此同时,社区里活跃着一批相对“低龄”的老年人,这些“低龄”老人精力充沛、乐于助人。于是,南通市妇联就组织成立了“巾帼挽霞”志愿者服务队,招募“小老人”帮助“老老人”。

南通市妇联主席钱锁梅告诉记者,“这里的‘挽’不是‘晚’的别字,而是‘手挽手’和‘延续挽留’的意思。”

“小老人”们每周至少到结对的“老老人”家中服务一次,做家务、清洁个人卫生、陪着聊天解闷、改善老人伙食;每个季度给“老老人”们办一次集体活动;传统假日登门看望,元宵送汤圆、端午送粽子、立夏送西瓜、中秋送月饼……

“巾帼挽霞”还始终贯彻“助人自助”的理念,在活动内容的选定上,注重从精神层面切入,鼓励关爱对象自助,充分挖掘自身优势和潜在能力,如通过举办保健知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讲座等,让空巢老人学会自我保健、增强她们的维权意识。她们每月在社区组织团体活动,鼓励服务对象走出家门,与邻里交往,在精神上激励“老老人”自强自立,更好地安排自己的晚年生活。

随着志愿服务的持续推进,志愿者“小老人”与服务对象“老老人”很多都成为亲如姐妹或母女的一家人。“老老人”的话多了,笑容多了,而“小老人”们在帮助“老老人”的过程中也享受到了更加充实的晚年生活。

目前,越来越多的“小老人”加入到关爱“老老人”的队伍中来。崇川区全区共有1000多个80岁以上的“老老人”受到60岁上下“小老人”的结对照顾。

“巾帼挽霞”在社会上的品牌效应也不断扩大,理发店师傅、珍珠黄“爱心车队”、社区党员等,都陆续加入到志愿者队伍。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