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3月2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既要硬规定,也要软约束
程晓宇

编者按 近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厉行节约反对食品浪费的意见》,要求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为贯彻落实好中央要求,深入推进反对食品浪费工作,本报将就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主题,推出“厉行节约系列谈”评论,敬请读者关注。

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来,“厉行节约”的规定赢得广泛称赞,并不断引向深入。如一些地方结合各时节天气特点,相应调整市政广场的音乐喷泉开放时间,节约了不少水费和电费。事虽不大,但可见厉行节约已不单是硬规定,更逐步化为软约束,已从车轮和舌尖上扩散到普通群众身边。

此前,各个领域的浪费现象确实不少,甚至有人认为浪费“有利于扩大内需,可促进经济发展”。应该看到,消费是“能够”与“应该”的统一,“能够”需要相应的物质条件,“应该”则体现社会责任感,不必要的过度消费就是浪费。那些畸形病态的消费,即使可能会“扩大内需”,也绝不是一个公平正义社会所应该提倡的。对于一些钱包鼓起来后就大手大脚的人而言,应该想想能否帮助那些尚没有条件消费的人?能否采取节约的方式,把余钱积累起来进行再投资?倘若这样,既可“聚少成多”,又能关照到普通群众,自然是一种积极的消费观。

从经济学角度看,节约可以促使生产者降低成本、节约原料、减少能耗,变粗放式经营为集约式经营,可提高劳动效率、增加收益。尤其是当越来越多的人明白资源并不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后,节约更成为人类社会永续发展的必要考量。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尽管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仍处于发展阶段,还不够富裕,需要花钱的地方还很多,把节约下来的钱花在改善民生、健全社会保障之上,体现了我们这代人的责任与担当,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