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深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3月1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粮策远谋自安全
农 兴

□ 当前我国粮食安全基础良好,国内粮食市场库存消费比处于较高水平,市场粮食供应正常,粮价总体稳定

□ 随着粮食消费不断增加,我国粮食生产和供给将始终面临需求总量增加和资源不足的双重压力

□ 只有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不断培养新型经营主体,激发粮食发展的内生动力,粮食安全才会有更坚实的保障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坚守耕地红线,提高耕地质量,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毫无疑问,这将是我们今后粮食生产的行动指南。

当前我国粮食安全基础良好。2013年与2003年相比,我国人口总量增加了6845万,城镇人口增加了2.07亿,全社会对粮食及其转化产品的消费大幅度增长;而同期,除大豆进口持续增长外,三大谷物的进口比例不到3%。这10年,尽管全球粮食价格多次出现快速大幅上涨。但国内粮食市场始终波澜不惊,库存消费比处于较高水平,市场粮食供应正常,粮价总体稳定,逐年略升。

既然这样,为什么中央多次强调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因为未来的挑战在持续增加。从供给角度来看,我国的粮食状况呈现脆弱平衡、紧张平衡。

脆弱平衡是指粮食生产的资源条件贫乏,资源硬约束存在“天花板”效应,突出表现在水土资源上。一些地方耕地质量下降,地里甚至常年不见蚯蚓。过去的13年间,城镇用地增加4178万亩,占优补劣的问题比较普遍。仅东南沿海5省就减少了水田1798万亩。同时,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

水资源方面,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且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衡。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春耕和秋冬种期间用水矛盾突出;北方耕地面积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二,而水资源量不足全国的五分之一。

紧张平衡是指保障粮食安全的能力不宽裕。目前,粮食供需区域性问题仍比较突出。粮食生产重心持续北移,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的产需缺口扩大,资源条件较差的西部及西南部分地区也存在缺口。而从结构性来看,作为口粮的水稻和小麦一直比较乐观,但大豆常年产量仅相当于进口量的四分之一,作为饲料和能源用的玉米近年来进口的增势也明显。

未来,随着人口增长和生活水平提高,粮食消费还会不断增加,我国粮食生产和供给将始终面临需求总量增加和资源不足的双重压力,面临粮食消费升级和品种结构性矛盾突出的双重挑战。与此同时,极端自然天气的多发重发、政策激励的边际效应递减、农业比较优势持续下降,都给我国粮食安全带来多重制约。

今后要保障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有开源和节流两条途径,要注重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

开源就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利用科技提高单产,更加注重科技创新和农业科技推广运用。节流就是合理控制工业用粮和生物能源,大力发展节粮型养殖业。同时,减少粮食在流通、储存、消费环节的损失和浪费。

硬件方面,要不断加大基础投入,扩大播种面积、提高土地质量。要像爱护大熊猫一样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耕地。

软件方面,要着力争取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与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构建上有新突破,在农村改革试验区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上有新进展,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上有新成效。当务之急是要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民形成紧密型联结机制、鼓励农民之间开展产销合作和信用合作。

只有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不断培养新型经营主体,激发粮食发展的内生动力,粮食安全才会有更坚实的保障。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