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深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3月1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这里失业有预警
本报记者 黄 平 实习生 陈逸宁

46岁的鲍美珺原来是杭州星光电器厂的职工,由于企业搬迁,她被解除了劳动合同。但她很快重新上岗,成为当地社区的一名就业援助员。

鲍美珺的成功再就业,得益于她所在的杭州市拱墅区推行的“失业预警干预机制”。

“此项全国首创的再就业机制始于2008年,其创新之处,就在于提前干预、主动预警,多部门协同参与,跨部门资源整合。”拱墅区委书记许明说。具体来说,这套机制要求在社区层面建立就业和失业状况动态数据库,并计算出“失业预警系数”。根据预警,区里再有针对性地开展送政策、送服务、送培训、送岗位、送资金等服务。同时,政府部门提前采取应对措施,避免较大规模失业。

“4050”人员是公认的就业困难群体。“失业预警干预”机制实施以来,拱墅区的“4050”再就业难题正逐步化解。

就在“失业预警干预中心”建立后不久,杭州蓝孔雀化纤公司因企业搬迁,导致1000余名职工被解除劳动合同。这些下岗职工大多为“4050”人员,主要居住在拱墅区的祥符镇与和睦街道。

接到预警,区委、区政府立即研制下岗职工接收服务、就业安置方案,依照解除合同类别、家庭情况、技术特长及年龄状况等进行估量和分析,初步划分出迫切就业人员和一般就业人员,最后以社区为单位安排落实再就业。在化纤公司第一批失业人员到社区登记前,祥符镇、和睦街道已经储备岗位1000多个,其中与失业人员文化程度、掌握技能相匹配的近300个,并为407名失业人员办理了失业登记,为140名再就业困难人员量身提供服务方案。

这套机制就像一个哨兵,时刻为拱墅区提供“失业预警”,不仅帮助失业人员顺利实现再就业,而且可以未雨绸缪,提前解决就业难。在该机制的帮助下,拱墅区已妥善安置辖区内“4050”人员、残疾人、低保对象和“零就业家庭人员”6万多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