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产业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3月1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小区网点少需求难满足

记者又走访了多个不同类型的小区,采访了20余位小区居民。发现城区便民菜店和蔬菜直营店以及标准化菜市场分布较为均匀,有的街道既有流动的蔬菜直通车,也有实行农超对接的超市,还有小区楼下的菜店。但许多新建小区的买菜问题比较突出。

87岁的张老太太已经在北京住了将近60年,可现在觉得挺不方便的。原先她住的北京二七剧场路某小区有一个粮蔬供应站,居民可以到那儿买菜,后来拆掉了,买菜只能去远一点儿的地方,有的人买菜还去挤地铁去较远的菜市场。她觉得小区附近都应该有个大型菜市场。

家住北京市广安门医院附近的退休职工王志保、全文欣家附近就有菜店和卖生鲜的超市,但他们还是愿意去早市和农贸市场买菜。每过几天就要拉上四轮儿小购物车坐公交车到离家8公里的丰台体育中心早市去买菜,路上要花40分钟。

家住北京北五环某新建高档小区的徐晨觉得,小区里和附近没有菜店也没有流动菜摊,十分不方便。两公里以外有一个中等规模的超市,但菜不够新鲜。他打听到郊区有人种有机蔬菜,就跟对方联系买菜,每周来送一次,每次5公斤菜,品种可以选订,这样一年下来不算肉蛋奶,订蔬菜大概要6000多元。

几天的买菜调查,记者见到了不同类型的“菜篮子”工程,也听到了居民们的呼声。保障百姓菜篮子具有公益性,但保证经营者合理的利润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政府“配菜”、企业“送菜”,也要听消费者“点菜”。按照打造“一刻钟便民消费圈”的要求,增加零售网点,提高覆盖率,才能满足不同人群不同层次的消费需要。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