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两会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3月1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用自己的办法破解医改难题
本报记者 李 景
两会期间,山西脑康医院院长郭新志(右一),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原院长陈仲强(右二),中国致公党中央医药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杨金生(右三),民建广西区委主委钱学明(中),宁波市副市长张明华(左三)等代表委员做客中国经济网。
裴小阁摄
更多精彩视频内容,请扫二维码。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医改向纵深发展。巩固全民基本医保,通过改革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完善政府、单位和个人合理分担的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机制。扩大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为了人民的身心健康和家庭幸福,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推进医改——

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做客中国经济网“中经在线访谈”栏目,就推进医疗改革话题展开探讨。

不能照搬国外模式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原院长陈仲强说,以英国为代表的全民医保100%报销,但效率低下,国家财政负担沉重;美国商业保险模式价格昂贵,很难在全国推行;印度虽是全民医保,但是医疗环境差、保障水平低。“到目前为止,没有哪一种模式能让所有人都满意,或者能将所有问题都处理好,这的确是个世界性难题。”陈仲强委员说。

对于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中国式办法”,陈仲强委员认为有两层涵义,“第一层,中国解决医疗健康的问题不能照搬欧洲的模式,也不能照搬美国的模式。第二层含义,在医改目标和政府主导提出的要求上,要满足几个要素:一是医改要全民公平,人人享有;二是能提供较高水平的医疗服务,能基本解决健康和保障问题;三是百姓比较满意;最后是国家财政能实现可持续投入。”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致公党中央医药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杨金生认为,用“中国式”办法解决医改难题,必须要符合中国国情,努力让全民都拥有最基本的医疗保障。

破解基层缺医问题

“现在基层医院有了设备,有了房子,硬件问题解决了,但没有人才,大专院校毕业的研究生、博士生不愿意到基层医院工作,基层医院总体上还处于缺医状态。”全国人大代表、山西脑康医院院长郭新志说。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广西区委主委钱学明认为,近些年国家在农村医疗硬件设施上的投入很大,尤其是西部的乡镇卫生院建得很好,但缺少医生。他表示,乡镇卫生院跟县医院的情况有很大不同,特别是中西部地区仍存在较大的城乡差距,以至于很多大学毕业生不愿到乡镇医院工作。

对于解决基层医院缺医生的问题,钱学明委员认为,应在制度设计上多动脑筋。“我今年的提案建议,西部地区的乡镇卫生院医生编制可列到县医院里,让户口落在县里,编制在县医院,可以在县城买房安家,孩子的教育也在县里。现在交通发达,乡镇到县里比较方便,这可能是未来解决乡镇卫生院留下人才的一个可行办法。”

钱学明委员建议,毕业生到基层医院前,应在县医院经过3年见习成为临床医生。而且,在乡镇医院工作几年后,应给予更多机会回县城或以上的医院去深造。“必须让到基层医院的医生看到成长机会和发展前途。”

民营办医还待给力

钱学明委员表示,中央提出医改工作的“保基本”主要指公立医院保基本,而医疗服务其实有多种需求,需要大力发展民营医院作为补充。

目前民营医院的发展面临着诸多难题,杨金生委员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要打通政策上的阻碍,“民营医院在起跑线上就落后了,在土地使用、单位编制、人才设备等方面,和公立医院都有较大差距。而且,公立医院、社区医院能进入医保,但民营医院还一时很难进去,民营医院发展需要更多支持。”

钱学明委员补充说,“目前政策上规定禁止民营医院做一些项目,如特需诊室等。其实,这种针对高端人群的服务正是民营医院应该做的,这样才能有效益,才能实现差异化服务。”

陈仲强委员提醒,目前全国真正有影响力的民营医院仍屈指可数,这在某种程度上与政府主导办医有很大关系。“明确政府主导,但主导并不意味着主办,要让公立和民营医院公平竞争发展,才能形成良好局面。”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