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336公里大陆海岸线和107公里海岛海岸线的福建莆田市,是历史上有名的天然良港。100多个大小岛屿如点点繁星,散布在湄洲湾、平海湾和兴化湾周边。优良的海洋资源,成为哺育当地人民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的不竭“粮仓”。
怎样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如何在保护海洋环境的同时让海洋更好地造福人民,是莆田市委、市政府近年来重点思考的问题。去年,莆田市委、市政府制定的《关于加快推进南日岛海洋牧场建设的决定》出台。
根据这项决定,海洋生态养殖、海上风电开发、海上休闲旅游,成为拉动莆田海洋牧场建设的引擎。按照“一年全面启动,三年拉开框架,五年实现跨越”的发展目标,以海洋生态养殖,积极培育水产品精深加工、海洋渔业物流、海洋文化创意等相关产业为龙头,形成海洋牧场面积150万亩、海洋经济总产值1000亿元。
鲍鱼养殖是莆田市的传统海洋产业,网箱达到4万多口,养殖量近4亿只,年产值近11亿元。在人口总数6万人的南日岛,从事鲍鱼养殖及相关行业的就有4万多人。南日鲍已先后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称号。
除了鲍鱼,莆田市还盛产海参、石斑鱼、大海蟹、斑节虾等100多种名优水产品,并且形成了规模化的龙须菜、海带等藻类养殖基地。宽阔的海域面积和丰富的渔业资源,为发展海洋生态养殖业提供了优越的条件。目前,莆田正加紧组建以海洋开发投资、渔港开发建设、海洋投资担保和滨海旅游为主体的南日集团,探索“政府+银行+科研机构+公司+农户”的“五合一”海上养殖合作模式。通过海上风电、海下养殖、海上风电开发与渔业资源养殖有机结合,进而实现立体化、多品种、多模式利用海域资源。
作为国内的海洋大省,福建去年在《加快海洋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提出,积极发展“海洋牧场”,重点建设莆田等大型设施化立体化生态养殖基地。南日岛“海洋牧场”就是莆田在不破坏海洋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实现海洋资源利用最大化的例子。
莆田市委书记梁建勇表示,在南日群岛海域开展全国“海洋牧场”试点工作,将会带来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一是营造“海洋牧场”生态环境。开展重要海洋生物资源保护与修复以及海区苗种增殖放流、人工鱼藻贝礁建设,发展“栽培渔业”;二是可持续利用“海洋牧场”。充分利用原生态海水资源的优势,大力发展离岸深水设施养殖技术,带动近岸贝藻混养碳汇渔业养殖基地转型升级;三是建设“海洋牧场”支撑体系。创建海上风能利用与海水养殖相兼容的立体海洋资源开发模式,建设南日浮叶中心渔港等“海洋牧场”补给基地,开发海岛海水淡化示范项目。 文/石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