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两会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3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源头活水哪里来
齐 平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让金融成为一池活水,更好地浇灌小微企业、“三农”等实体经济之树。结合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加大对实体经济扶持力度的呼吁来看,这个提法非常具有现实性、针对性。

金融业是合理配置市场资源的有效平台,可以集合分散、庞大的社会资本进入实体经济。近年来在为我国经济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同时,金融业自身也获得了快速成长。与此同时,在我国货币供应总量充足、金融资产存量巨大的情况下,一些实体经济领域发展所需资金严重供给不足,金融机构也出现阶段性、结构性的流动性紧张,都反映出某种程度上存在的金融资源错配。社会上流行“做实业不如买理财产品”的说法,即是对这种现象无奈的调侃。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这么一个大国要强大,要靠实体经济,不能泡沫化”。稳定发展归根结底要靠实体经济的繁荣,而这离不开金融业的支持。目前我国实体经济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尤其需要金融发挥其高效配置资金的平台作用,服务当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大局。

而资金在金融业过度的自我循环、自我膨胀,已经对实体经济造成了部分“挤出效应”。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企业500强中,268家制造企业创造利润总和4382亿元,仅是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利润总和的一半多。

金融机构是通过经营风险来获取利润的企业。在实体经济境况不佳的情况下,将资金投放于“钱生钱”的高风险领域,也许短期内能博取高额利润,但也将自己暴露在极强的风险敞口之下。这一点,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从长远来看,金融业应实体经济要求而生,发展的根基永远是实体经济。离开了实体经济,金融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脱实向虚”的倾向,助长投机和泡沫,加剧实体经济失血,最终也会动摇自身赖以发展的基础。回归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不仅是金融业的基本责任之所在,也是自身谋求长远发展的源头活水。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