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3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雪域满载江南情
——江苏援建西藏民生工程纪事
本报记者 夏先清 代 玲

整整20年,江苏援藏干部把一颗颗真心化作民生工程,留在了雪域高原。

凡是来过西藏的,没有人不知道江苏路。这条东连拉萨大桥,西接布达拉宫广场南段的大道,毗邻拉萨河,几乎形成了两条平行线,贯穿拉萨整个老城区。

十几年前,江苏路并不叫这个名,而是叫金珠路。有关部门决定由江苏支援4000万元,重修金珠路。1999年8月,在竣工仪式上,为表示对江苏援建方的谢意,金珠路正式更名为江苏路。

江苏路的建设只是开始。高原生态园、拉萨江苏中学、拉萨市人民医院改扩建、130个村委会办公场所……。接下来的十几年,一个个民生项目在拉萨安居落户,成为居民生活中密不可分的部分。

在拉萨市人民医院,53岁的格桑多吉乐开了花。就在早上9点左右,她儿媳妇索朗拉姆刚生下一个胖小子。

“以前医院就那么大一点,我们有病都不敢过来就医。”格桑多吉比划了一个小圆圈,医院那几排低矮的小平房,摇摇欲坠的样子,深深印在了格桑多吉的脑海里。而今,这个曾被人认为“快倒闭”的医院,急诊楼、住院部、医技楼、员工宿舍应有尽有,去年8月还被评上了三级乙等医院。

从濒临倒闭的小诊所到三级乙等医院,其中经历了多少艰辛过程?没人能说清楚。在拉萨市人民医院,想要找到能表明江苏人业绩的文字材料很难,人们只知道门诊部建起来了,医技楼也开始投入使用了,每天接诊的病人越来越多,在整个西藏地区尚属空白的异体肝脏移植、眼角膜移植等手术如今也能开展了。

“我们只是传承者,将援藏接力棒一个一个传递下去。”在医院办公室,记者见到了拉萨市人民医院院长、江苏省第七批援藏干部陈卫昌。年过五旬的他双眼有些浮肿,高原反应正折磨着他的身体。

“今年,我们将联合江苏的医院建立远程医疗会诊中心,既进行医疗教学,也可以远程医疗诊断。”外派骨干医生前往内地学习,也是他尤为关心的事。

“要留给拉萨一个‘带不走的医疗队’,变‘输血’为‘造血’,让当地离得开援藏力量”成了历任院长薪火相传的信念。

目前,拉萨市人民医院专业技术人员达286人,病床使用率达93.5%。除在院接收病人外,医院每年还组织医生下乡巡回义诊,给牧民送医送药。

日前,记者一行来到了拉萨市蔡公堂乡教育城。在这里,由江苏援建的拉萨市东城区人民医院和江苏示范中学已初具雏形。

“医院为二级甲等医院,投资1.1亿元,今年5月底就能完工。”现任江苏省对口支援西藏拉萨市前方指挥部项目组组长赵克风介绍说,该院将彻底解决教育城师生的就医问题。同时,达孜县、林周县也将成为受益者,“今年8月,学生就正式入校了,估计能供3100名学生食宿。”

继拉萨市综合展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职工活动中心之后,预计投资1.38亿元的拉萨市群众艺术活动中心也进入规划范围。

赵克风宿舍,一个挂衣架上满满的都是哈达,那是藏族群众对江苏援藏干部数不清、道不尽的谢意。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