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两会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3月1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形成全民阅读的好氛围
本报记者 金 晶

阅读,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民众获取知识、传承文化最重要、最直接的渠道。

今年两会,“全民阅读”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引发了代表委员热议

“希望经过今年的两会,全民阅读在我国能够蔚然成风,更多的人把阅读作为自己的终身爱好和习惯。”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邬书林说,相信这项工作今年一定会有重大进展。

“当今世界,各国间综合实力的竞争,根本上是掌握知识的人的竞争。软实力的高低更与国民文化素养程度息息相关。”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郝振省感叹,我国国民的图书阅读率1999年时达到60.4%,此后多年呈倒退趋势,2005年仅有48.7%。后经多年努力,2012年国民阅读率回升至54.9%,但增速依然缓慢,“加快推进全民阅读刻不容缓!”

“首先要将全民阅读纳入政府的责任和义务中,保障公民阅读权利的实现,尽快实现全民阅读立法。”郝振省委员说,我国目前有400多个城市设有读书月、读书周,搞阅读指数排名,但总体感觉仍处在各自为政、各显其能的状态。因此,全民阅读要有整体规划、领导机构、服务体系、设施保障和专项资金供给作支撑。

“国家要从公共服务的角度提供必要的保障,每一个家庭也需把阅读作为重要开支列入家庭预算。”邬书林委员认为,阅读的差距是条件的差距,更是认识的差距,因此立法之外,全民阅读需要政府、社会、公众三方合力,形成全社会认同阅读的良好氛围。

“作为内容生产者,全民阅读的推行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最简练的话概括,就是打造精品。”在全国人大代表、读者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彭长城看来,文化产品需要在内容选择上坚守文化内涵,引导人心灵健康,还应抓住数字化和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机遇,在传播形式上作出适应和调整,以满足读者多元化的阅读需求。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