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专 题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3月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三靠村”变“亿元村”
倪伟龄 黄力辉

当代著名作家周立波的长篇小说,让读者记住了黑龙江省尚志市元宝镇那个贫穷而充满活力的小村——元茂屯。几十年后,这里已改名“元宝村”。如今小山村的精彩故事仍在续写。在村里工作整整46年的老支书张宝金,带领村民把一个种地靠贷款、吃粮靠返销、生活靠救济的“三靠村”,建成拥有28家企业、总资产6.4亿元的“亿元村”。

创业之初,村里没有启动资金,张书记毅然拿出妻子承包磨坊积攒的全部积蓄。没有场地,他主动让出自己准备盖房的宅基地。产品没销路,张书记带着干粮走遍半个中国推销。从开办小木材加工厂,到兴建筷子厂、铅笔厂……村办企业一点点发展起来。

村企厂长于宪臣告诉记者:“1989年,元宝村筷子厂产品大量积压。一股急火让张书记病倒了,两天两夜没进一点米水。但为挽救厂子,他带着5斤大煎饼和一个马扎登上去北京的列车。赶上春运,车上人挤人,我要给书记补张卧铺,他一脸严肃地回答,咱村人出门还没坐过卧铺呢,留着钱多走几个地方。我陪张书记在全国往返整一年,受了无数冷眼,硬是把筷子全部卖了出去。”

1992年,全村还上27万元外债,还有几百万积累。张宝金仍四处考察,酝酿着村办企业规模化发展的新思路。当听他说要把数百万元现金再投入,很多人担忧:“万一把老底折腾进去咋办啊!还是像现在这样稳当地干吧。”张书记说:“发展就像顶水划小船,一不使劲就被冲没了。小富即安早晚又会回到光腚屯的时候,我们的目标要积累达到400万、4000万、4个亿!”

1993年,元宝村村办企业与香港伟盈国际有限公司合营取得贸易出口权,1995年,又陆续在大兴安岭兴办了8家加工企业,2000年,张书记带领村民迈出国门,投资400万元在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建立了黑龙江远东木制品有限公司。

张书记常跟党员干部说:“在我们村,办好一个企业,就能解决一批人吃饭问题。”他主动找贫困户卢炳武鼓励他办铅笔板厂,帮他解决电力、技术、设备,联系客户和贷款,到1996年,卢炳武变成了村里的富裕户,还安置100多人就业。元宝村也成了名扬中外的“铅笔之乡”!

如今张宝金已年逾古稀,依然担任元宝村党总支书记。现在他药不离身,身体每况愈下,说起话来已没有以前那样有力气,但还经常与其他班子成员坚守工作一线。去年秋天,村民见他在园区指挥平场地,穿着拖鞋,脚上缠着纱布,心疼地说:“您脚都肿成啥样子了还干啊。”他却笑着说:“没事!”2014年3月,在大家劝说下,张书记总算同意到北京接受心脏治疗。村民们打心眼里依靠、信任、爱戴带领元宝村脱贫致富的好书记。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