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两会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3月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记者会,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徐绍史答记者问——
“开局良好,前景更好”
林火灿 齐慧

本报北京3月5日讯 记者林火灿 齐慧报道: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记者会,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徐绍史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与宏观调控”的相关问题,回答了中外记者的提问。

中国经济好于预期

2013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良好,GDP同比增长7.7%,CPI上涨2.6%,新增就业1310万人,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8.1%。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达到25.8万亿元人民币,首次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达到46.1%,首次超过第二产业。

徐绍史说,“这是一份很不错的答卷,而且比预期的还要好。”

徐绍史认为,对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要辩证地看。一方面,只要保持7%的增长速度,到2020年就能全面实现小康目标,虽然目前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与其他发达国家和主要发展中国家相比仍是最快的。去年我国增加的GDP,已经相当于1994年GDP总量。另一方面,从资源、环境瓶颈制约的角度看,也不能追求高速增长。

不过,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确存在着一些困难,也存在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问题。“我们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实现今年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徐绍史说,全面深化改革将进一步增强经济的内生动力和市场主体的活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将释放巨大的需求;创新驱动将大大增强发展后劲。因此,中国经济将“开局良好,前景更好”。

创新宏观调控方式

2013年,我国通过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有机统一,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开局。徐绍史就此介绍说,去年我国宏观调控的一大亮点就是调控思路和调控方式的创新。一是确定了经济运行区间,守住了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以及防通胀的上限,科学制定了与经济运行合理区间配套的宏观经济政策;二是保持了政策的定力,只要不突破上限,不滑出底线,总量调控的政策就不做调整,而是通过预调、微调,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三是更加注重强化预期管理,增强社会的信心,稳定社会预期。此外,通过转变职能、简政放权,把该放的放开放到位,该管的管好管到位,激活市场和市场主体的活力。

“实现今年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仍然要持续创新调控的思路和方式,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徐绍史说,必须加强对经济态势、形势、趋势的分析和研判,关注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的问题,把握基本面,抓住主要矛盾。同时,加强政策预研和政策储备,准备好政策工具箱。经济增长平稳时,多一些调结构、促改革的政策;经济波动时,想办法使经济保持稳定;经济出现下行趋势时,则要果断地予以调控。还要发挥好战略和规划的导向作用,特别是加强财政、货币、价格、产业、土地、环保、贸易等方面政策的整合协调。

改革将在重点领域有所突破

今年,政府要力争在行政体制改革和完善市场体系、国有企业改革、财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改革、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和生态文明制度改革等重点领域取得新突破。

徐绍史介绍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30多个部门,提出了2013年的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包括7个方面22项改革,同时又提出了5个方面需要持续深化改革。经过一年的努力,目前已经形成的、出台的改革方案和一些指导性文件有40多件,已经取消或下放的行政审批权416项。2013年新登记注册的企业达到250万户,同比增长了27.6%,实有各类市场主体创近5年新高。

记者了解到,国家发展改革委的“三定”方案已获批。这一方案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减少了审批权,一些很具体审批权都放掉;二是进一步加强了宏观和综合协调的职能,意在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宏观调控。徐绍史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在“三定”执行过程中将转变管理理念、转变管理职能、转变管理方式、转变管理作风。

适时出台阶梯气价改革

过去一年来,国家发展改革委推出了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改革、非居民用天然气价格改革、可再生能源加价和环保电价调整、铁路货运价格改革等举措。

在回应“价格改革等同于涨价”的问题时,徐绍史表示,以成品油为例,自去年以来,成品油价格经历了“八涨九降七不调”,价格改革到底逢调必涨,还是有涨有落,大家可以去算算账。

徐绍史表示,2014年,在保持物价的总体稳定和保障居民基本需要的背景下,推进价格体制改革的难度非常大。不过,国家发展改革委一方面将继续放开一部分价格和收费的管理,继续完善阶梯电价、指导落实阶梯水价,适时出台阶梯气价;暂时放不开的,要加快建立健全反映市场供求、促进节能环保的价格政策;另一方面,要坚持保障居民的基本需要,做好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的联动机制,及时补贴最困难的群众。此外,还要加强对教育、医疗、金融等领域的价格监管,规范市场价格秩序,维护消费者的权益。

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资金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4年,中央预算内投资拟增加到4576亿元,重点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农业、重大水利、中西部铁路、节能环保、社会事业等领域。

徐绍史表示,这笔钱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中的比例不大,应主要用于调结构、补短板,而且要用在刀刃上,让它真正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据介绍,国家发展改革委已经对中央预算内投资的分配方式作了大幅度的调整,大幅压减了一般竞争性专项投资,集中了1000亿元用于加大对一些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项目的支持。

“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资金,必须深化投资和审批制度改革。”徐绍史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已经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44项,而且修订了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需要中央政府层面核准的项目减少了60%,31项量多、面广、单项金额少的投资补助贴息项目也已经下放给地方政府负责。

审批权下放以后,是否会出现“一放就乱”的问题?徐绍史表示,总的来看,该放的要放开、放到位,该管的要管好、管到位,要坚持“放管结合”,权力和责任同步下放,调控和监管同步强化,这是改革的基本思路。

为避免出现“一放就乱”等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已经采取4方面措施予以解决。一是规范审批、核准备案,公布权力清单,简化手续、优化程序,在线办理,限时办结,把审批变成服务;二是与相关部门要建成纵横联动协管的机制;三是加强规范的约束力;四是加强信息化建设,通过在线办理、相互联网,争取在网上审批、在网上监管。

徐绍史表示,一些基层发展改革委系统人员本来也不多,以前的审批经验也不够,审批、核准和备案权限下放以后,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加强对基层发展改革委的指导和培训,防范审批风险、防控审批腐败。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