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我国信息消费整体规模达2.2万亿元
工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信息消费整体规模达2.2万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8%。在《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等政策利好带动下,信息消费更加活跃,市场规模迅速扩大,拉动内需的作用日益显现。
据分析,目前,信息消费主要集中在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两大领域,尤其是智能手机和通信市场,而信息内容仍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工信部电信研究院预计,2014年我国信息消费规模将超过2.6万亿元
整体规模快速增长
2013年,有关信息消费的利好政策频出。国务院印发了“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出台了《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工信部发放了4G牌照,认定了首批68个信息消费试点城市。在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下,我国信息网络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应用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信息消费蓬勃发展。
据统计,2013年,我国信息消费整体规模为2.2万亿元,其中,信息产品消费规模为1.2万亿元,同比增长超过35%;信息服务消费规模超过1万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0%。
“智能终端成为信息产品消费的热点,移动数据及互联网业务等非话业务则是信息服务消费的主要增长动力。”工信部总工程师张峰说。
智能手机、智能电视等智能化终端普及加速,成为信息消费发展的新增长点。2013年,我国生产智能手机约8.8亿部,较上年增长超过70%;智能手机销售量达4.23亿部,智能电视销售量达2113万台,分别占国内手机和电视市场份额的七成和四成以上。此外,基础电信企业手机支付用户达366.3万户,同比增长31.4%;移动互联网流量达13.2亿GB,同比增长71.3%。
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李树翀认为,从统计数据来看,尽管信息内容只占信息消费整体规模的2%,但这是因为在我国很多信息内容是免费的,没有形成销售收入。这个产业很繁荣,也是信息消费的基础,未来将有很大市场空间。
信息消费催生新经济增长点的作用日益显现。一方面,随着信息消费基础网络的完善,涌现出了很多基于信息消费的新产品,比如电子商务,2013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规模突破10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5%。另一方面,信息应用与高新技术的结合,让传感技术、生物技术等新兴信息消费走进百姓的日常生活,并改变着整个产业环境。
网络基础仍待提升
“发展信息消费的前提是要有良好的网络环境,只有在高速带宽的基础上,各种互联网应用才有发展的可能。”李树翀表示。
2012年,工信部启动了“宽带普及提速工程”,次年开展了“宽带中国2013年专项行动”。从2013年8月起,“宽带中国”正式上升至国家战略。在此带动下,我国宽带网络提速明显。宽带中国联盟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013年下半年,我国固定宽带互联网网络平均下载速率达3.53Mbit/s,宽带用户平均下载速率和网络视频下载速率分别比上半年提升20.4%和75%。
“这几年,我国宽带发展还是取得了比较大的成绩。”张峰告诉记者,截至2013年12月,我国4M以上高速率宽带接入用户占比达78.8%,而2011年底和2012年底,这一占比分别为40%和60%。同时,3G网络已覆盖了全国所有乡镇。
尽管如此,随着用户的不断增加,网络承载的压力也会越来越大。目前,信息基础设施日益成为阻碍我国信息消费增长的瓶颈因素,宽带普及程度和接入性能影响了消费者的实际应用和消费体验。
2013年底,4G牌照的发放彻底清除了我国4G建设的政策障碍,为宽带性能提升提供了更大空间。作为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4G上网峰值速度达每秒上百兆,几乎能满足任何带宽需求的网络服务。
但正如李树翀所分析的,信息消费的基础网络建设和加强还需要时间,目前3G网络正在普及过程中,4G网络的普及还需要几年。
创新应用大有可为
京东集团日前推出被称为智能硬件创新加速器的新计划,将全方位促进创新智能硬件行业的发展。京东这么做,是因为继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热潮之后,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移动医疗等多种类型的智能硬件产品正在成为全球消费电子领域的新宠。
不仅是智能硬件,信息技术与消费的结合推动各种创新应用层出不穷,与之关联的信息消费市场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比如,大数据应用颠覆了原来的服务模式,使服务从原来的标准化、规范化变成现在的个性化,会极大地刺激信息消费。”李树翀认为。
《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提出,要以科技创新为支撑,推动面向生产、生活和管理的信息消费快速健康增长,并特别强调信息消费对于民生改善的作用。2013年底,工信部公示了首批68个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市(县、区),开发面向百姓生活的智能信息产品和培育新型信息消费示范项目等也是试点重要内容之一。
在首批试点中,北京市经济信息化委副主任姜贵平以自己戴的智能手表为例,表示北京将大力发展这类可穿戴智能设备,并延伸出一定的医疗功能。同时,希望诸如云电视、云存储等新技术可以走进百姓家庭,丰富家中的电视内容。厦门则将全市的公交车、出租车的GPS数据整合起来,建成城市公共交通平台。市民不仅能随时随地通过移动网络查询出行信息,车载卫星定位系统还能帮助市民找回遗失的物品。
2014年,工信部还将开展第二批信息消费试点市(县、区)建设和智慧城市试点。李树翀表示,这些面向生活、生产的创新应用都将极大地刺激信息消费,而政府所要做的则是保护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