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新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关乎国计民生,屡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回应社会关切的同时,人大监督的方式有新突破,内容更加丰富,实效明显增强。
全力助推经济
发展提质增效
回顾全国人大对宏观经济以及财政预算决算的监督过程可以看到,在财政收入放缓的第二季度、企稳回升的第三季度、“十二五”规划行至中期等经济发展的关键节点上,人大监督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
2013年,我国GDP增速从一季度的7.7%回落至二季度的7.5%。面对年中财政收入放缓压力,财政如何过好“紧日子”?在同年6月底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上,听取审议了2012年中央决算报告。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在关于2012年中央决算审查结果的报告中指出,2012年中央决算草案比较好地反映了预算执行情况,但也反映出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全国人大财经委提出一系列具有建设性的建议,比如,要加强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管理,健全决算制度,规范决算编制;深化财税改革,完善政府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制度等。
“4大节能环保指标‘拖后腿’,如何续写十二五下半期精彩?”2013年年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十二五”规划纲要实施中期情况报告。“百姓需要的是有质量的经济增长”,委员们积极回应了审议报告中百姓的关切。他们指出,要高度重视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加大、转方式调结构进展缓慢、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形势严峻、财政金融领域潜在风险不断积累等困难和挑战,特别是针对节能环保部分约束性指标实现进度滞后的问题,要下更大功夫、作更多努力。
专题询问更具建设性促进性
专题询问是人大依法监督“一府两院”工作的一种重要形式,对于推动有关部门改进工作发挥着重要作用。
“政府将采取何种措施遏制肺结核蔓延?”“请谈谈在改善农村饮水安全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今后有哪些工作目标和措施?”“目前在我国边境口岸和边境地区如何进行传染病防控?目前还有哪些漏洞?”2013年8月29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专题询问传染病防治工作和传染病防治法实施情况。这是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举行的第一次专题询问,“真刀实枪”,会场如“考场”。
“专题询问过程本身就是对工作的一种促进。以财政科技资金分配与使用情况的专题询问为例,现场提问的范围,以及追问、提问方式等,并没有事先准备。”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调研室主任朱明春说,委员们完全是临场调整提问角度的。
从传染病防治,到财政科技资金分配,再到农村扶贫,3次专题询问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的传播,受到了公众的广泛关注。
为进一步提高专题询问质量,防止专题询问流于形式,201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内容选择、会议组织和程序设置等方面不断创新,进行了更深入的探索。如,询问问题由原先的提供参考题目“指定动作”转由委员们自选、自定问题;询问中允许委员追问、补问,增强了询问的互动性;对问答严格限时,设置超时提醒等。
执法检查突出针对性有效性
以往,不论是全国人大的执法检查,还是地方人大所进行的执法检查,通常采用的方式都是听取汇报,座谈交流,到一些指定的地方进行考察。
“这些方式是行之有效的,有助于我们了解大量的情况。但随着民主法制进程的推进,仅限于这些方式就有一定的局限性。”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内务室主任于建伟表示。
在2013年行政复议法执法检查中,执法检查组开展了问卷调查、开展数据统计、继续在网上征求公众意见、通过信访渠道了解法律实施情况等一系列新方法。
“检查组针对行政复议法的宣传、行政复议案件的受理、行政复议案件办理质量、行政复议的公信力等9个方面提出问题,最后精心设计了调查问卷。”于建伟说,不论是问卷调查、网上征求意见,还是通过信访渠道了解情况,检查组收集到的大量情况都是百姓反映的情况,了解的情况更加全面。
“2013年义务教育法执法检查过程中,在云南开座谈会时,大家普遍反映,一师一校点的教师生活非常不容易。”全国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教育室副主任方光伟说,听取反映后,执法检查组特意把专门给予一师一校点教师特殊政策的建议,写入了执法检查报告中。此后,国务院也发布通知,对连片特困地区工作的乡村教师给予生活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