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产业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2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鸟”靠啥爆红网络
李鹏翔

前不久,一款名为《扑扇的小鸟》的手机游戏(英文名为《Flappy Bird》)风靡网络。该游戏于1月17日在美国iOS游戏及应用两个榜单双双登顶,又在春节期间从海外红到了中国。在游戏中,玩家只需用拇指点击屏幕让游戏中的小鸟穿过管道组成的障碍即可,但要想取得高分却并非易事。这款“自虐”游戏的流行令不少业内人士直呼“没人知道玩家到底在想什么”。

《扑扇的小鸟》很容易使人联想起另一款曾爆红的手机游戏《愤怒的小鸟》。这两款游戏对于开发者而言并没有多大难度,游戏界面并不精致,玩法也非常大众。然而,二者均凭借“呆萌”的游戏形象、简便的操作方式,以及不断“挑战自我”的游戏设计获得了用户的青睐。

任何事物的走红都有偶然因素的作用,但不能忽略其必然性。互联网上爆红的产品不外乎两种,一是产品的品质极佳,二是产品具有吸引人的创新点。实际上,《扑扇的小鸟》的爆红原因不单是开发者所说的“运气使然”,更重要的是,其既符合游戏设计的基本原理,又有另辟蹊径的创新。

比如,该游戏一反当前移动游戏复杂的设计方式,用户只需动动拇指就能进行游戏,可谓简捷到了极致。同时,用户“越挫越勇”使得《扑扇的小鸟》具备了强大的分享属性。而社交网络中口碑传播的力量不容小觑,只要产品够好,一夜间就能让所有网民知晓。

反观国内手机游戏,要么动辄标榜“斥千万巨资打造大型手游”,要么以露骨的画面吸引“眼球”,此类举动固然会在短时间内博得用户的关注,但游戏若无内涵,用户黏性始终难以长久维持,最终会丧失市场。

《扑扇的小鸟》的爆红让人憧憬移动游戏市场的广阔前景,也证实了移动游戏并不一定需要大量内容,只需富有吸引力的玩法即可。对于国内的移动游戏开发商而言,要想获得市场关注,应在充分了解用户需求和用户心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回归设计的本源,丰富游戏的吸引力,挖掘产品的核心内涵。唯此,方可成为下一只高飞的“小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