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 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4下一版 2014年2月2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内蒙古密织社会保障网——
让老人安心 让社会安宁
本报记者 乔雪峰

春节前,内蒙古乌海3位老人自编的幸福顺口溜在网上颇为流行:“住进楼房心情好,看病不愁报不了,人人都让入社保,从此不再愁养老。”近日,循着顺口溜的出处,记者探访3位老人。

2月16日一大早,75岁的高桂淑在女儿的陪同下来到乌海人民医院复查。聊起自己得的那场大病,高老太感慨地说,“那可是28万元呢!要是没有医疗保险,我的几个孩子都会被我拖穷了。”原来,2013年12月15日,高老太突发急病,经医院诊断,老太太患的是主动脉夹层瘤,当地医院建议高老太到北京做手术。兄妹几人很快将母亲送到北京,虽然手术做得很成功,可手术费却高达28万元。

回到乌海后,高老太的女儿去社保局为母亲报销治疗费,原以为最多只能报销10万元左右,没想到工作人员告诉她,因为内蒙古实现了城镇职工和居民医保全覆盖,职工医保住院费用支付比例为80%,居民医保支付比例为70%,高老太的治疗费可以报销20.2万元。

现在,内蒙古农牧民新农合参合人数实现1261.5万人,参合率达到97%,避免了更多的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近些年,内蒙古医保水平稳步提高,医保范围已经从住院逐步扩展到门诊多发病和慢性病,去年又在呼和浩特、包头等5个盟市试点了城镇居民大病保险,除了医保支付的大部分费用,需要个人支付的费用还可以通过大病保险再分担50%。2015年,内蒙古将实现大病保险全覆盖。

2月16日下午,记者敲开谭凤莲老人家门的时候,75岁的老太太正坐在自家阳台上晒太阳。问起现在的生活,老太太高兴地说,“我现在啥也不愁,一个月有1400多元养老金。”谭凤莲来乌海31年了,一直没有正式工作,家里就靠老伴儿2000多元的退休金。去年,乌海市6462名和谭凤莲一样的“五七工”和集体企业职工被纳入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范围。如今,谭老太逢人就说,“老了老了,每月倒领上钱了,现在心里可踏实了!”

2013年,内蒙古用于民生的财政支出达到2340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63.6%。全区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保障标准均提高了10%以上,城乡低保、农村牧区“五保”、城镇“三无”人员和孤儿补助标准也位居全国前列。

另一位老人,是在乌海市苏海图煤矿棚户区生活了40多年的退休矿工韩进发。5个月前,韩进发离开生活了大半辈子的棚户区,在市中心的依林佳苑买了一套市面价值40万元、面积100多平方米的新楼房。因为享受棚户区改造的好政策,韩进发只花了20万元。

让棚户区百姓不再忧居,活得更有尊严,是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对百姓作出的庄严承诺。2013年,全区保障房基本建成21.4万套,开工新建17.8万套。今年,内蒙古将建成20万套保障房,改造城市棚户区16.6万套,让更多像韩进发这样的城市困难群众住进新房,实现安居梦。

如今在内蒙古,越织越密的社会保障网正在让百姓“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病有所医”的梦想成为现实。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