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2月2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更多专利 进入市场
——访北京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张平
本报记者 佘惠敏

记者:2013年发明专利数据公布,这些数据体现了什么趋势?2013年我国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已超4件,提前完成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设定的目标,这个数据说明了什么?

张平:从新公布的数据看,我国发明专利继续呈现总体增长趋势,其中国内发明专利增长速度较快,国外发明专利的增长速度平稳,说明中国企业的专利意识有所增强。但实力是否增强还是个问号,因为专利竞争的实力更多要看发明专利的质量以及专利的市场应用能力。

在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种专利中,发明专利增长较快,这说明我国专利申请布局日趋合理,竞争实力有所增强。在三种专利中,发明专利最能体现创新实力。

对于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已经达到“十二五”规划目标,只能说明社会的专利意识的增强。对于国家的创新实力的评价,不应以专利人均拥有量计算,而应该以企业拥有量来计算,由于市场分工不同,也不是每个企业都适于用专利数量加以评价。在企业拥有专利达到一定数量的时候还要看这些专利在市场上是否发挥得了作用。企业的专利市场应用能力才最能说明实力。

记者:《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到,要“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健全技术创新激励机制,探索建立知识产权法院。”这些知识产权方面的制度改革,将对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事业产生什么积极影响?

张平:肯定有积极影响。知识产权方面的制度改革,将会让知识产权的执行有更好的社会环境。但是我们做出的这些改革是否成功,最终都要体现在企业对知识产权的运用上。企业对知识产权用得好,才能把科技创新变成真正的生产力和经济利益。

记者:从2013年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排名表看,北京、广东、江苏、浙江、上海等排名前五的专利较强省市,发明专利授权量与往年基本持平甚至略有下降,而一些排名中间的省份增长率却很高,如广西增长43.6%,这是为什么?

张平:这说明排名靠前的省更加趋于理性地申请专利。排名前五的这些专利强省,本身高校多、科研院所多,创新实力强,专利基数大,在专利达到一定数量之后,他们的重点放在了专利质量的提升上。

总数排名中后的地区发明专利增量多,是多种因素导致。一是当地政府的引导,二是随着市场的开放,知识产权运用意识增强,三是原本的基数小,更容易取得高速增长。

记者:2013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受理量为82.5万件,同比增长26.3%,连续3年位居世界首位。这能否说明我国的知识产权事业在国际上的地位越来越高?

张平:仅仅以专利申请数量占首位,不能说明实力占首位。我们不能用这些数据沾沾自喜,还有很艰巨的路要走。

尽管我们的发明专利申请受理量已经连续三年居世界首位,但我国要想真正站在世界知识产权强国的地位上,不是看数量,而是要看专利的质量,看专利在市场上应用的效果。如专利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纳税企业是否有很强的知识产权实力,高科技企业对国家的经济贡献等等。这些指标不易完全统计出来,但消费者可以感受到。比如手机,大部分人用的是两个国际品牌的手机,其中消费的很大一部分是知识产权。这两大手机产品的专利应用非常成功,不需要为他们进行专利排名,其产品足以说明问题。如果企业把专利当花瓶式业绩,并不参与市场竞争,只是用于完成政府指标,换取优惠政策,这样的专利业绩属于自欺欺人。专利在市场上发挥作用才名副其实。

记者:从已公布的数据看,我国的知识产权事业还有哪些瓶颈?需要如何改进?

张平:首先,从市场主体和创新源头来说,真正做创新的企业还不多,大多数企业还是模仿、跟踪、低端制造业模式。企业应该有真正创新动力和创新实力。

其次,也有一些高质量的专利技术,但是市场转化不好。大学、科研院所的专利具有一定的“含金量”,但由于没有市场动力,很多专利处于休眠状态或者授权后放弃。目前科技成果转化法正在修订,各地也出台了很多促进专利成果转化的法规和政策。今后应能有改善。

再者,企业应当真正明确申请专利的目的,专利依市场而生存。如果仅仅是为获得国家补贴、税收减免、进入园区而申请专利,绝不可能有持续发展的可能,很多专利红利拿完就不再维持,自生自灭。为了引导企业申请有效和有竞争力的专利,应该考虑在专利进入市场之后的政策引导。

此外,还要注意减少专利带来的限制竞争问题。随着大企业在各个产业中的密集专利部署,中小企业以及后发企业会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创新壁垒。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