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公司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2月2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烧钱”大战再升级
阿里腾讯鏖战打车软件
本报记者 陈 静

曾被认为已在春节后悄然退烧的打车应用“烧钱大战”再起波澜,背靠腾讯的嘀嘀打车和背靠阿里巴巴的快的打车于17日和18日先后公布了其新一轮“砸钱”计划,给“打车软件扛不住了”的说法迎头一击,对入口的争夺更趋硝烟弥漫。

短兵相接不断“加码”

2月17日,嘀嘀打车宣布再次拿出10亿元,对消费者的补贴恢复至每单10元,每天3次,司机端每单10元,每天10笔。快的打车应声而动,在5小时后宣布对消费者补贴增加1元至每单11元,每天2次,司机端高峰期每单10元,每天5单,非高峰期每单5元,每天也是5单。短兵相接“逼”出了高效率,嘀嘀打车18日再度宣布,从18日零点起开启“游戏补贴”模式,使用嘀嘀打车并且微信支付每次能随机获得12元到20元不等高额补贴,每天3次,同时,还对每周使用嘀嘀打车微信支付车费10次以上的用户,赠送“全民飞机大战”大礼包。嘀嘀打车运营副总裁张晶表示:“和腾讯游戏合作赠送游戏道具,是嘀嘀打车微信支付营销活动第三波的重磅炸弹,未来还会有更多更令人兴奋的跨界合作呈现。”不过,就在当天晚间,快的打车又将对消费者补贴升至13元。

升级的“烧钱大战”来自消费者对此的巨大热情。嘀嘀打车称,在1月10日到2月9日嘀嘀打车接入微信支付的一个月时间里,平均每天微信支付订单数为70万单,总计约2100万单,全国补贴4亿余元,用户突破4000万,较活动前增长了一倍,日均订单为183万单。而快的打车随后宣布,其日订单数已从补贴活动前的60万单左右增加至128万单。快的打车首席运营官赵冬告诉本报记者:“我们从零开始到累计订单数突破100万只用了8个月,最近一周以来,使用快的打车的日均订单量较春节期间增长超过110%。”两家高层的发言颇有“隔岸呛声”之意。

从订单数量的激增不难看出,“烧钱抢市场”已赢得一大批用户和市场,打车应用行业也因此从“群雄并起”跨入“两强争霸”。来自山西公安交警网的统计数据显示,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在山西市场分别占据39.2%和41.8%的份额。赵冬对此表示:“去年市场上最多有一二十款打车应用,年底只剩下几家,目前市场上新出现的软件已经很难生存。”

未来前景仍模糊

尽管按照两家打车应用的说法,它们所看重的正是借由“烧钱”而培养起的消费者新的使用习惯和出租车司机新的工作习惯,从而真正做大打车应用这块“蛋糕”。但在补贴力度下调后,单纯被真金白银吸引来的用户,真的能留住吗?

记者随机采访了石家庄、北京和广州三城的7位司机,尽管他们在自己的出租车上都架着手机,开着打车应用,但对这一新应用的未来却均表示:“一旦不补贴了,肯定不会像现在用得这么多。”北京司机王师傅表示:“司机现在不缺活,如果不补贴,除了特别好的大活儿和顺路的活儿,不必非得用软件不可。”在广州,出租车司机黄师傅则告诉本报记者,一边开车一边分心听手机上的消息,还要抢订单,一天下来比原来辛苦了不少,“不过哪怕现在就补贴5元,总比没有好,我还会用一段时间。”

从出租车司机的反馈可以看出,尽管市场规模的增长速度颇为可喜,但仍有虚假繁荣的“泡沫”之嫌。用户对打车应用和移动支付的忠诚度尚未形成,难谈黏性。这也是厂商在短暂调低补贴额度之后,又再次迅速“加码”的原因所在。不过,由于商业模式并不明晰,仅靠外部“输血”的打车软件补贴究竟能持续多久尚未可知,尽管“背靠大树好乘凉”,嘀嘀打车背后的腾讯和快的打车背后的阿里巴巴都在寄希望通过这一入口来拓展自己的位置应用和O2O应用场景。

此外,打车应用的“烧钱大战”再度升级,显然也会使出租车“扬招”难度进一步提高,出租车为争夺手机订单宁可空驶拒载的现象还将不断出现。北京银建出租车公司叶师傅说,高峰期许多出租车司机宁可将车停在路边等待打车软件订单“上门”,“顾不上其他的电话招车和马路扬招”。有关专家表示,出租车司机追求“划算”无可厚非,但如何确保乘客的用户体验,则需要管理部门加以重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