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深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2月1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工厂的烦恼——
如何留住“90后”
本报记者 钟华林
工作中的杨凤。 姚永亮摄

一大批“90后”正在进入工厂。他们在工厂的表现如何?工厂又如何看待这些年轻人呢?

年轻人动不动就“裸辞”

杨凤是个“90后”,虽然今年才20岁,但她进厂务工已有半年时间,现为四川丹棱明宏光学有限责任公司总装车间职工。她说,“我找工作很容易。我们村的人一推荐,我就进了这家工厂了”。

她的工作是为望远镜贴皮。记者看到,工作时,杨凤取出一个望远镜,放在桌面台布上,先在望远镜上试一下贴皮的位置,再在需要贴皮的地方涂上瞬间固化黏合剂,然后迅速准确地把皮贴上去,再用工具压实……“这工作没有多少技术含量,就是需要认真细致。”杨凤说。

杨凤是眉山市东坡区广济乡人。初中毕业后,她进入一家职业学校的计算机专业学习。“我现在的工作与所学的专业根本不沾边。但我觉得,只要不挑不拣,找份工作很容易。”杨凤说,“就是工资低一点。”刚开始做学徒时,她的工资只有1400元左右,如今每月收入在2400元左右。“厂里还给我买了社保、医保、工伤保险。虽然工资比不上在外打工的朋友,但我很喜欢这份工作。”

“像杨凤这样安心在一线工作的新生代农民工,可以说凤毛麟角。”丹棱明宏光学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吴劭之告诉记者,“工作最不稳定的就是‘90后’,他们要求高,又吃不了管理严、待遇又不算最高的‘苦’。”

吴劭之的话在总装车间就得到了印证。近百名员工中,像杨凤这样的“90后”仅有2人,另外一个还是刚“二进厂”仅1个月的马崇苏。

今年19岁的马崇苏是眉山市东坡区三苏乡人,只有初中文化,两年前到丹棱明宏光学有限责任公司当工人,工作不到1年,就辞职到湖南长沙做推销员。“到了外面才知道钱并不好挣。”重回公司的马崇苏感叹,“还是老老实实学个技术,挣钱才踏实。”

杨凤也告诉记者,她职业中学的同学中,很少有像她这样进厂当工人的,多数人更愿意到大城市去闯。

“绝大多数‘90后’不愿当产业工人,不少企业都出现‘招工难’、‘留人难’的现状。”眉山市就业局局长李鑫刚说,“因为这批新生代农民工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思想活跃,不像他们的父母那一代农民工那么能吃苦。即使勉强被父母说服进厂,思想也很不稳定,管理稍微严了,他们就会立刻‘裸辞’离厂。”

合力留住“悸动的心”

李鑫刚认为,必须通过社会、企业、家庭和个人多方面共同努力,才能鼓励更多像杨凤、马崇苏这样“90后”,学好技能、安心工作。

以眉山市为例。该市有上百万农业人口常年在外务工,随着近年当地工业的快速发展,本地企业用工需求量也不断增加,仅去年就有8.9万名农民工成为当地企业的产业工人。为了帮助企业解决招工难,眉山市和各区县除了出台政策措施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发展、回乡创业外,还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牵头,整合培训资源,帮助企业对口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组织职业技术学校学生进厂免费实习,让有一技之长的农民工开展现身说法等,帮助新生代农民工学好技能。仅今年第一季度就将完成3万人次以上的培训。

企业如何才能留住更多的“90后”员工?吴劭之说,“除了不断提高福利待遇、改善工作环境、减小劳动强度外,企业的文化也至关重要。上班让他们安心工作,下班后能有地方娱乐,在职工宿舍就能上网是年轻人的希望”。

“刚出校门的年轻人,想就业并不难,但要有技能才能找好工作。”杨凤也认为,像她这样的新生代农民工,找工作最好要务实,要安心从生产一线干起。只有学好技能,有了工作经验,才有“本钱”去挑选更好的工作。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