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关 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2月1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目标与路径:全面小康看营养
本报记者 乔金亮

《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日前公布。“舌尖上的变化”、“舌尖上的健康”、“舌尖上的营养”等与食品和营养相关的话题再次引发热议。如何解决我国居民营养不足与营养过剩并存的矛盾?对哪些人群应该进行营养干预?请看本期关注——

日前公布的《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对今后7年如何确保食物与营养发展作出部署。我国居民的营养健康状况如何?应重点发展哪些领域来确保“舌尖上的营养”?接受记者采访的农业、卫生领域多位专家表示,当前居民营养不足问题依然存在,营养过剩问题日渐凸显,营养性疾病患病率快速上升,亟须优化食物生产结构、加强消费引导和营养干预。

营养不足与营养过剩并存

我国食物生产还不能适应营养需求,居民营养不足与过剩并存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食物供需基本平衡,居民营养健康状况明显改善。但是,我国食物生产还不能适应营养需求,居民营养不足与过剩并存。

“营养不足,通俗说就是‘吃不饱’”,农业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王东阳介绍,按照新的国家扶贫标准,我国有1.28亿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最低营养需求为每人每日2100千卡热量,与《纲要》推荐的目标值相比,该基准值偏低。而且,农村内部食物营养消费差距也很大。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群食物摄入量不足,热量、蛋白质等营养素难以满足人体需求,生长迟缓、贫血等营养不良发病率仍然较高。

“我国居民维生素A、维生素B2和钙的摄入量普遍不足。”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副所长马冠生说,业内对于营养性疾病主要关注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和全人群贫血率两个指标。直到2010年,我国农村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仍高达12.1%,贫困地区农村这一数据为20.3%。我国居民贫血患病率虽有下降趋势,但缺铁性贫血仍然是普遍存在的营养缺失病。在广大农村地区,老年人贫血问题依然严重。

另一方面,营养过剩问题凸显。儿童青少年中不乏“小胖墩”、成人中也有不少“大腹便便”者。据统计,2010年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率为30.6%,肥胖率12.0%;全国有2.6亿人口被确诊为慢性病患者,约占总人口的19%。

针对营养性疾病控制目标,《纲要》提出,到2020年,全国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控制在7%以下,全人群贫血率控制在10%以下,居民超重、肥胖和血脂异常率的增长速度明显下降。

重点地区和人群需营养干预

贫困地区等重点地区,儿童青少年和老年人等重点人群需要营养干预

基于居民食物营养现状,《纲要》指出,今后食物与营养发展重点区域包括贫困地区、农村地区、流动人群集中及新型城镇化地区,重点人群为孕产妇与婴幼儿、儿童青少年和老年人。

贫困地区是我国居民营养不良的多发地区和营养改善的难点地区。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孙君茂认为,必须针对贫困地区实际,把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作为首要任务,采取扶持与开发相结合的方式,创新食物营养改善方式,如保障人均基本口粮田,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合理开发利用当地食物资源,采取营养干预措施。

“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流动人群集中以及新型城镇化地区食物消费方式正在发生急剧变化,饮食不合理现象突出,营养性疾病发生机率大。”农业部发展计划司副司长张辉表示,《纲要》关注改善外来务工人员的饮食条件,加强对在外就餐人员及新型城镇化地区居民膳食指导。

2012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开展全国城乡居民健康素养监测结果显示,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8.8%,公众营养知识缺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杨晓光说,居民在饮食行为方面存在不吃早餐、油盐摄入过多、饮料和西式快餐消费频率增加等问题。总体看,居民自我营养和健康管理的能力较差。基于此,《纲要》提出要加强对居民食物与营养的指导,提高全民营养意识。

王东阳认为,除了食物营养不足和过剩人群,还要关注食物营养改进人群。目前我国这部分人群数量最大,其特征是已经稳定解决温饱,但存在肉类油脂等动物性食物消费过多等不合理的膳食行为。对这类人群,必须加大食物营养知识普及的力度,倡导合理膳食模式,以控制高热量、高脂肪、高盐饮食,使其由吃饱吃好转向吃得健康。

重点领域和产品获政策支持

优质食用农产品、方便营养加工食品等将获得政策支持

《纲要》提出要加大对食用农产品生产的支持力度,并明确重点产品为优质食用农产品、方便营养加工食品、奶类与大豆食品。

杂粮是优质农产品的重要一环。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李再贵介绍,人们通常的主食大米和小麦虽然能够提供足够的能量,但在微量元素、矿物质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加之,现在的大米和面粉加工过于精细,粗纤维和微量元素被轻易浪费掉。而杂粮和杂豆等其他谷物,不仅种类繁多,在健康功能方面也各有千秋。

在李再贵看来,百姓的饮食生活习惯近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传统的平衡膳食被打破,随之而来的是慢性病症的增加。解决这些问题,要更多依赖食物的多样化。针对此,《纲要》提出要传承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动物性食物为辅的健康膳食传统。中国居民营养膳食指南也推荐消费者每天食用50克粗粮。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家庭不愿意花太多时间煮饭烧菜,取而代之的是直接购买一些成品或半成品。因此,《纲要》首次把方便营养加工食品作为重点发展产品。”张辉说。

“要以三类重点产品为切入点,建立我国农产品营养品质数据库。研究农产品采收、储藏、运输过程中营养品质变化规律,分析影响营养品质变化的关键参数,研发一批农产品营养品质保持技术。”孙君茂认为,要抓住食物生产、食品加工、食物消费与营养改善四个关键环节,大力开展食物与营养科技创新。例如加强奶类和大豆等的高营养保持、方便化的加工技术和应用。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