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1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5%,虽与去年12月持平,但仍超出了市场机构的普遍预期。
去年第四季度以来,我国月份CPI同比涨幅分别为3.2%、3.0%和2.5%,受暖冬蔬菜价格下降和猪肉价格反季节回落等影响,市场预测1月份CPI涨幅可能会在2.1%至2.3%之间。
在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看来,2.5%的涨幅更符合市场实际。“1月份正值春节,历史上凡是春节所在月份,由于需求旺盛,价格一般都有较大幅度上涨,1月份CPI2.5%的涨幅,更符合历史规律。”姚景源说。
“从已发布的数据看,影响CPI上涨的主要因素仍为食品,其中鲜果和蔬菜上涨较多,这主要是因为春节因素所致。”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分析说,从环比数据看,鲜菜、鲜果、水产品、蛋、液体乳及乳制品、牛肉和羊肉价格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鲜菜和鲜果价格上涨较为明显,环比涨幅超过了10%。
尽管大多数食品价格呈现回升态势,但权重较大的猪肉价格仍持续数周回落,拉低了食品价格的整体涨幅。据商务部公布的1月份数据显示,全国36个大中城市猪肉价格均呈现环比下降态势,不少商家更是感叹,“腊月里出现猪肉跌价,10年来还是头一回!”
“猪肉价格与往年节日期间价格上涨的走势差异较大,主要原因是猪肉市场供应量在稳定增加的同时,因浪费现象有所遏制等原因,消费需求比往年同期有所减少,导致价格有所下降。”余秋梅表示,目前国内生猪存栏量仍维持在高位,全年猪肉供应不会出现明显波动,这将有利于稳定今年的物价水平。
节俭过节的新风,也对稳定节日物价发挥了重要作用。奢华消费、公款消费对消费市场往往有牵引带动作用。今年春节期间,这方面的消费受到了强有力的抑制,对节日前后的物价稳定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1月份物价变动有两个特点:一是整体供给十分充裕,除蔬菜水果外,肉禽蛋奶等价格都比较平稳,猪肉价格甚至还出现了一定回落;二是一些高档商品,诸如名烟名酒、高档餐饮、奢侈品等价格出现大幅回落。”姚景源指出,消费价格这些变化,正说明我们的消费正趋于理性,说明当前党风和社会风气有了明显好转,节日消费更加趋于健康,这对于保持全年物价走势基本平稳起到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粮食稳,稳物价就有了基础。今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仍将保证粮食安全和农产品的生产供给作为首要任务,为稳定物价夯实了基础。据悉,今年国家还将出台目标价格补贴等一系列稳定农价政策,在农产品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直接补贴农民。此举既保障了农民基本收益,又避免了农产品价格的暴涨暴跌,有利于物价总体水平的稳定。姚景源表示,在上述各方努力下,今年物价总体应处于一种基本平稳状态,预计全年物价的控制目标不会超过3%。
受产能过剩和需求放缓的影响,1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环比下降0.1%,同比下降1.6%。“作为一个先行指标,PPI连续23个月负增长,说明当前工业领域仍存在相当的产能过剩,经济运行依然存在下行压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表示。
此前,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显示,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50.5%,环比回落0.5个百分点,连续第二个月回落,这或将预示着我国经济运行在未来一段时期将面临调整。
专家表示,从短期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回落、国内工业产能的过剩和继续实施的稳健货币政策,使得我国工业品价格不太可能大幅上涨,客观上起到平抑物价过快上涨的作用。但从长远看,物价平稳为今年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提供了良好预期,需抓住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有利时机,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确保经济运行稳中有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