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2月1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改善薄弱学校 还需重视师资
李 丹

近年来,我国对农村地区义务教育加大投入,实施了一系列教育重大工程项目,如农村义务教育薄弱校改造计划、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农村初中改造工程等,大大改善了农村地区的办学条件。去年底,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印发《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意见》,进一步将各项工程项目整合细化,为更好地改善农村偏远、贫困地区的义务教育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需要明确的是,硬件的建设不可忽视,软件尤其是师资的加强也需要跟上。目前,在一些农村地区,学校硬件设施已经有了明显改善,但由于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质量有限,生源规模在不断缩小。有些学校即使已建好信息化教学设备,由于缺乏专业维护人员,却处于闲置状态。这种情况如果一直持续下去,城乡之间、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之间的教育差距将很难找平。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此次3部委共同下发的《意见》也指出,要推动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推进县域内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同时努力改善农村教师生活条件等等。这些举措不仅为农村义务教育一线的教师鼓了劲,更能够促使城镇优质师资向薄弱校流动;不仅可以进一步提升薄弱校的教学质量,还能使城镇优质教育资源“物尽其用”,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偏低的问题,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

师资力量一直是义务教育薄弱校的一块“短板”,解决起来并不容易。但不少地方已经作出积极尝试,并取得了良好效果。如北京、上海、成都等地纷纷出台关于教师流动的相关政策,鼓励城镇学校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教;陕西省宝鸡市实行教师校长双向流动新模式,由过去的单向支教转为城乡互动,对双方学校皆有益处。教育部也启动实施了农村校长助力工程,为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提供培训,解决他们在办学过程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

政策的支持及各地的探索,为无数生活在贫困地区的孩子带来了新生活的美好愿景。我们衷心地希望,薄弱学校的师资短板能够尽快补齐,让城乡教育差异从根本上解决。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