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以来,包括苏宁等很多实体企业都纷纷申请设立民营银行。
银行业是个资本消耗较为严重的行业,资本充实度决定了负债成本水平和资产规模。目前四大商业银行注册资本都在2000亿元至3000亿元,股份制商业银行也在200亿元至300亿元。同时,四大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部分城市商业银行都已成为公众公司,后续补充资本渠道丰富。民营银行在资本规模上无法比拟。
从市场拓展角度看,国有金融机构股东多为政府或有政府背景的实体企业,普通民众一般认为其信用较高。虽然存款保险制度未来会逐步推出,但也会伴随着银行破产制度出台,因此可以预见在一段时期内,这种认识不会发生太大变化,这对民营银行的低成本吸收存款也是严峻的挑战。同时,不少地区物理网点也趋于饱和,在目前有人值守网点的开设仍需审批的情况下,民营银行想通过大面积铺设网点搭建营销渠道、快速推广产品都将面临较大的困难。
从机制建设角度看,国有金融机构通过股改、上市,已经较为成功地建立了包括产品研发、内部风控等一系列符合中国国情、股东特点的管理制度,明确了“三会一层”的职责,较好地挖掘了经营潜力。民营银行在股东多元化、高管职业化的框架下,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需要摸索出一套符合公司治理结构的制度,实现从“人治”到“法治”,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从另一方面看,国有金融机构由于风控、考核机制的束缚,导致在客户选择上“嫌贫爱富”,在业务流程上环节众多、效率低下,而民营银行则相对宽松,使得客户选择和业务拓展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从风控经验角度,国有银行拥有基数巨大的存量资产、丰富的客户库、连贯的企业财务信息,积累了非常厚实的风险关键点的核心数据,建立了一套符合国情的风险预警体系。民营银行虽能在短时间内建立起风险管控的“形”,但真正达到依靠历史数据,达到风险提前预警、发现的境界,还需假以时日。
从人才队伍看,国有金融机构由于个人发展路线较为清晰,吸引了不少高学历人才和经验丰富的人才。但由于权责利不对等,银行创利和个人收入不能直接挂钩,晋升论资排辈,内部也无法优胜劣汰,人员负担较重,相比之下,民营银行没有历史包袱,实行市场化运作,优势和劣势都明显。
因此,民营银行作为一个新的参与者,在资本实力、资金成本方面无法与国有银行正面竞争,在客户选择、人才队伍建设、薪酬设计方面却有着国有银行不可比拟的优势。发展的关键在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后发优势,运用机制的灵活性,实行差异化发展。在无竞争优势、收益低的大集团、大客户业务上,民营银行要主动回避,在中小企业融资方面、在国有金融机构因风控要求无法介入但国家大力支持的行业多下功夫,争取国家政策、监管支持。在把控风险底线的前提下,缩短业务流程、简化手续,以服务开拓市场。多设计符合市场需求、贴合百姓需要的产品,以产品打开渠道。挖掘制度灵活性优势,不断寻找市场热点、行业增长点,时刻保持走在行业创新前列。只有这样,民营银行才能在竞争激烈的银行业有立足之地,才能实现持续快速发展。
(作者为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副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