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环球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2月1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加坡岗位空缺难题待解
本报驻新加坡记者 陶 杰

新加坡是一个高度开放的经济体,不仅生活宜居,而且商务环境良好。近年来,无论是移居或者是到新加坡经商的人数日渐增多,当地民众认为这是导致新加坡交通拥堵、生活费用大幅度提高的主要原因。同时他们还认为,大量外籍劳工的涌入也加剧了当地工作职位的竞争。为此,新加坡政府收紧了移民政策,并开始严格控制外籍劳工的比例。

新加坡政府的上述做法从表面上看迎合了民意,似乎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短短的两年时间,收紧移民政策和控制外籍员工的政策就开始遭遇挑战。新加坡政府人力部近日发布的《2013年职位空缺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9月,新加坡共有6.19万个工作岗位空缺,与2011年相比,增加9.7%。在这些空缺的工作职位中,有80%来自服务行业,有大约13%来自制造业,其余则来自建筑行业。

据了解,由于政府严格控制外籍人员在新加坡当地就业的比例,使得许多企业目前面临着人手短缺的问题,特别是餐饮业,更是遭遇了“寒冷的冬天”,许多餐馆因为人手不够而被迫关张。建筑业和制造业一些涉及使用人力的部门同样面临着人手严重匮乏的局面,令企业叫苦不迭。一方面是新加坡当地民众不断要求政府限制外籍劳工,另一方面则是当地企业苦于招不到人。问题到底出在哪里?答案其实很简单,就是许多需要人力岗位的工作如餐馆、建筑工地等都比较辛苦,而工资又相对较低,外籍劳工可能不计较,但新加坡本地人不愿意干。

新加坡政府人力部的报告显示,大约有40%的职位空缺至少有6个月招不到人,截至去年9月,这些长期未填补的职位空缺多达2.33万个。新加坡当地的企业雇主在接受调查时表示,那些低技能和低工资的岗位很难聘请到本地员工,大约有66%的空缺根本无法填补。他们认为薪水缺乏吸引力、工作耗费体力以及轮班工作制,是企业招聘不到本地员工的3大主要原因。

当地分析人士认为,职位空缺反映了政府外籍劳工政策对人力就业市场的影响,而部分职位持续空缺则说明一些企业尚未认识到其严重性,即如果企业自身不作出改变,将无法适应当前这种局面。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