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2月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金融改革的泉州探索
本报记者 石 伟

《福建省泉州市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经国务院批准出台一年来,这场牵动各方的改革,正在让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和大多数企业成为受益者——

泉州市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综合改革的主要目标是——

◎基本形成与泉州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分层有序的金融组织体系

◎基本建成主体多元、充满活力的金融市场体系

◎建立完善形式多样、功能完备的金融产品创新体系

◎着力拓宽资金投入实体经济渠道

◎着力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

◎着力支持薄弱领域发展

◎促进泉州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

服务实体经济

服务实体经济是泉州改革中最重要的关键词。金改一年,政府和金融机构推出的所有举措无不以此为落脚点。

金改一年,泉州市整合过去分散在发改、经贸、科技、财政等部门的地方金融工作职能,成立了泉州金融工作局,专责地方金融改革和管理服务,政府有了地方金融延伸服务的抓手。

泉州市出台了多项配套性政策和文件,把国务院批准出台的《总体方案》进一步细化、实化、具体化,形成符合泉州实际的改革创新举措。相继制定了《泉州市金融业发展规划》、《鼓励金融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多个政策和文件。

金改一年,泉州市规划建设了金融信息服务平台,初步构建起集金融信息采集与发布、企业信息交换与共享、银企交易在线对接等功能于一体的系统平台,泉州金融服务网也已建成投用。

金改一年,泉州市服务实体经济的金融市场多元化竞争格局初步形成,金融资源开始向实体企业聚集。多家商业银行升格为总行直管分行或设立社区银行,一批新的基层网点和村镇银行开始扎根和延伸。全市银行业各类信贷资金投入总量超过6600亿元,新增近1000亿元;小微企业信贷覆盖面由金改前的15%扩大到25%;设立1亿元的市级中小企业直接债务融资发展基金;全市37家融资性担保公司已累计为1737家企业提供了98.35亿元的担保资金。

金改一年,泉州市依法依规管理金融行业,加快完善金融法制环境,严厉打击高利贷、非法集资、地下钱庄等非法金融活动,保障金融机构的合法权益,确保金改的可持续推进并取得预期效果。

★着力点

帮扶小微企业

泉州金改的根本目的是形成与生态经济相适应的金融支撑,基本要求是促进金融资源集聚和金融服务创新,核心环节是构筑有利于金融业充分竞争的环境和机制。泉州金改从顶端设计,从基础做起。泉州市金融工作局局长李清景说,泉州金改的着力点在小微企业,着重点在小微企业,突破口也在小微企业。可以说,破解了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就牵住了金改的牛鼻子。

“泉州银行业作为金改的最主要参与者与推动者,通过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水平得到有效提升。”泉州银监分局局长汪其臻说。到2013年11月末,全市银行业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58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5%,高于各项贷款增幅5.4个百分点;全市小微企业信贷覆盖率提高到25%,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小微企业授信户数7.91万户,比年初增加1.31万户,实现了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增户扩面。

南安市水头镇是全国最大的石材集散地,这里集中了1500多家石材企业。2012年,民生银行的“石材产业金融事业部”在这里挂牌成立。亿顺石材公司总经理陈秉强2012年从这里贷到50万元,2013年又贷到250万元。民生银行石材产业金融事业部总裁兼民生银行泉州分行负责人许宏图对记者说,民生银行在泉州的特色和重点在于发展小微金融和产业金融。目前全分行60%的员工在服务小微企业,小微信贷客户达到1.2万家,是2008年的30倍。

如果说民生银行泉州分行是重实体,重实效,那么泉州股权投融资服务中心则是以创新取胜。这个中心的功能和定位是通过构建“股权投资机构培育、专业中介机构聚集、企业股权投融资服务”3个平台,实现“资本要素资源聚集、企业股权投融资服务、上市企业培育孵化”3项功能。中心成立一年来,已经引进各类投资及管理机构和中介服务机构30家,为全市25家企业引进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资金3.12亿元。

创新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是泉州金改的另一亮点。为破解以往小微企业“先还后贷”难题,2013年初,泉州银监分局开展小微企业还款创新试点,泉州银行4月份推出的“无间贷”还款方式,既减少了企业续贷的手续和时间,也化解了银行的信贷风险。至今已累计办理“无间贷”业务226笔,贷款金额4.61亿元,为158户企业节省资金695万元。同时,泉州银行以行业或产业集群为小微金融精细化管理单元,针对布料、石材、水暖、鞋材等几大专业市场,制定了相应特色专属营销服务方案,形成“一市场、一方案、一办法”的整套专业市场小微企业融资服务模式;通过首创“公会+企业+银行”的布料商户联保贷款模式,实现“银—企—商圈”三方共赢并衍生出“互助基金担保融资”模式,为小微企业开辟了新的融资方式。

★补短板

强化涉农金融

对大多数农村居民和涉农企业来说,金融网点少和金融手段少是制约农村金融服务的主要瓶颈。

福建省农信联社泉州办事处主任陈金德介绍说,去年以来,泉州农信系统进一步加快了农村网点建设步伐,在泉州的边、远、偏地区,农民正在看到农村金融机构越来越多的身影。目前泉州全市营业网点达到437个,占全市银行业机构的2/5强,也是泉州当地网点最多、覆盖面最广的银行业机构。

与此同时,普及农村电子金融服务的步伐也在加快。全市已布设ATM/CRS机具1048台,自助终端407台,自助机具覆盖率达到331.43%,分布于广大农村的小额支付便民点达到1918个,安装“福农通”2.1万部。金融服务站、金融便利店以及弹性错时服务模式等也成为服务农村地区的新型金融业态。这些具体有效的金融服务手段,使大多数农户足不出户就能够完成金融交易。到2013年底,泉州农信系统用户的电子交易替代率达到83.52%,这个数字已经与城市居民相差无几。

金改一年,啼声初试。泉州市的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都倾注了大量的热情和智慧,也收获了喜悦和成果。泉州市市长郑新聪说,金改只是迈出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泉州市将从进一步做优政策、做大规模、创新产品和优化环境等方面,围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突破金改关键环节,建立健全金改支撑体系,促进优质金融资源集聚,推动金融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更多更好的实效。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