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 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1月2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保底线,让困难群众有希望
本报记者 陈 郁 吴佳佳

家住安徽省天长市的赵某虽然患尿毒症,但这个春节会过得比往年轻松。因为对比今年取消药品加成后的价格,常用药倍他乐克由每盒8.4元降到6.99元,非洛地平由每粒原价2.4元降到2元,仅慢性病用药一项,一年就可节省药费1200元。“这对我来说,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医改为我们带来的不仅是便利,还让我们有希望。”他告诉记者。

本着“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可持续”的基本原则,过去一年,国家一方面逐步妥善解决历史遗留的突出问题,另一方面密集出台一系列新政策、新措施,切实保障和提高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2013年,中央财政安排城乡低保、医疗救助等专项补助资金继续增加,其中城市低保资金481.4亿元、农村低保资金506.3亿元、医疗救助资金13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5%、17.4%、1.5%。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进一步改善,截至2013年11月底,全国城市低保对象2070.1万人,平均保障标准每人每月362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8%;全国农村低保对象5370.8万人,平均保障标准每人每年2347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7%。农村五保供养水平稳步提升,医疗救助惠及群体从城乡低保对象、五保对象逐步向低收入重病患者、重度残疾人和低收入家庭老年人等特殊困难群体拓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试点县(市、区)进一步扩大,许多试点地区不仅将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白血病等病种纳入救助范围,还将个人自付费用较高的病种纳入救助范围。

社会救助制度机制不断完善为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提供了重要保障。2013年,各地大力推进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建设,为社会救助工作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管理奠定基础。“2014年年底前,我国将争取实现全国不低于70%的地区建立该项核对机制。同时规范低保标准制定和调整机制,实现城乡低保标准总体上较上年度增长幅度不低于10%。还要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做好医疗救助与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的衔接。”民政部部长李立国表示。

我国儿童福利制度不断健全、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2013年,有关部门下发通知,规范个人和民办机构私自收留弃婴行为,同时开展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建设试点和孤儿数据统计工作,规范和加强孤儿基本生活费补助资金管理使用等。截至去年底,黑龙江在全省1100个社区建设“儿童之家”,湖北85%的县级行政建制已建儿童福利机构。同时,残疾人福利政策进一步完善,16个省份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制度,5个省份建立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

上图 1月23日,志愿者们在北京通州区台湖镇次渠家园包饺子。当日,北京团市委和北京市志愿者联合会组织全市350家社区的青年志愿者,开展以空巢老人、农民工及其子女、残疾人和留守儿童等为重点对象的邻里守望系列志愿服务活动。本报记者 赵 晶摄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