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金融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1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风险防控不能停在纸面上
常艳军

信托不是第一次因为风险事件的暴露而引发关注,但年初以来的这一波似乎来势汹汹。中诚信托、新华信托、五矿信托榜上有名,尤其中诚信托的30亿元矿产信托更是广受关注。

从2010年开始设立的一批矿产信托计划,如今有可能成为风险重灾区,而另一风险聚集区房地产信托似乎也不可忽视,尤其是中小房企。人们不禁要问,信托业到底还有多大风险?

基于私募的性质,信托产品的信息披露基本不公开,而被公开的都是出了风险的。人们不知道信托公司做了什么,但都知道信托公司做错了什么。

信托曾一度被贴上“坏孩子”的标签。经过多次清理整顿,信托业已“推倒重来”,开始回归“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本源,在这个回归的过程中,其受到了严格的监管。监管层在去年底提出了完善治理体系的八项机制。

投资者在被推介信托产品时,一般都听到过类似风险可控的话。从信托产品书面上的设立流程看也该是如此。集合信托产品设立有尽职调查、公司内部的层层审核等多个环节,甚至在尽职调查之前,信托公司会对相关行业和企业保持关注,进行初步的研判。作为定制化设计的产品,信托产品通过运用多种手段,比如期限设计、保障方式设计、结构化设计等,满足风险控制的条件。

事前、事中乃至事后,信托公司有一整套的风控和处置流程。但为何时有出现风险被曝的窘境?

风控不该止于书面、落于口头。作为金融行业,就是与风险打交道,有风险是正常的,但要做到风险可控可承受。买者自负的前提是卖者尽责。对信托公司来说,没有充分的调查和研究,没有落到实处的风控措施,没有及时有效的风险处置,不仅是对投资者的不尽责,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

因为刚性兑付的客观存在,风险被掩盖了,传递给投资者的是“信托产品高收益但风险很低”的信息。风险与收益总是相对应的,高收益背后必然隐藏着高风险。信托公司能刚性兑付几个项目?这些风险事件被曝出对投资者来说也是个提醒,信托产品其实并不如想象中美好。

出现风险之后推诿扯皮并不好看,希望有一天,能把扯不清的皮变成摆得清的理。不该让辛辛苦苦树立起来的行业形象崩塌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